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义千秋留浩气 矢志同心卫中华

2016年08月16日 08:23:29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廉晓红

  1923年,乌兰夫考入北京蒙藏学校。他和几十名具有爱国思想的蒙古族学生一起,揭露北洋军阀掠夺蒙古人土地的罪行。这引起了中共北方地区党组织的高度关注。李大钊、邓中夏等积极与乌兰夫接触,介绍他参加北京地区党组织举办的马列主义研究小组。乌兰夫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基础》等著作后深刻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担负起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从而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

  1923年底,乌兰夫毅然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了蒙古族第一个革命刊物《蒙古农民》。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现实斗争实践的锻炼,1925年9月,乌兰夫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乌兰夫暗下决心:“要做李大钊同志那样的共产主义战士,为蒙古民族的解放,为全中国和全世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一生。” 乌兰夫言出必践,入党后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为民族团结和祖国繁荣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

  赛福鼎·艾则孜:

  毛主席亲批其入党 

  坚定维护祖国统一

  赛福鼎·艾则孜是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培养的新疆第一批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青少年时期的赛福鼎·艾则孜接受了新式启蒙教育,内心向往光明与进步。1932年,新疆爆发反对反动统治的武装暴动,17岁的赛福鼎·艾则孜毅然参加游击队,与反动专制政权勇敢斗争。1935年,赛福鼎·艾则孜赴苏联塔什干中亚大学学习,亲眼看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与强大,思想受到极大触动,逐渐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1944年,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为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爆发了“三区革命”。赛福鼎·艾则孜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为确保革命方向和捍卫胜利果实,他参与创建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人民革命党并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革命的风雨中,赛福鼎·艾则孜不断得到历练和成长,更坚定了要成为共产党员的愿望。

  1949年9月,赛福鼎·艾则孜率领新疆三区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对“三区革命”的高度评价让赛福鼎·艾则孜万分激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入党的心情更迫切了。会议结束后,赛福鼎·艾则孜向主席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第二天,在返回新疆的机场,周恩来总理亲自转达了毛主席同意他入党的批示。此后,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

  【点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马本斋、乌兰夫、赛福鼎·艾则孜等少数民族共产党员,始终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为了民族解放和祖国统一,为了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舍生忘死,成为本民族爱国主义的一面伟大旗帜,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光辉典范。

责任编辑:贾歆琰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