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米房cei”的造梦者
王奇:“米房cei”的造梦者
2016年11月22日 16:16:31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卓如
温州情节催生梦想 旧厂房蜕变升级
“希望温州传统的东西能够尽量保留下来。”这是王奇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许是因为与生俱来的“温州情结”,老巷弄、旧厂房,在他的眼里总有特殊的“温州美”。作为地地道道的温州人,王奇与面粉厂的“奇缘”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结下。
那时王奇经常去温州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的球场踢球,每每路过面粉厂时,他总是会不经意地多看一眼。“我去过纽约的SOHO、德国的鲁尔区、米兰的托尔托纳等文化艺术中心,温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商业优势,为什么不能建一个属于温州人自己的文创园呢?”曾经从事贸易行业的他,在看过多个国家风情各异的创意园后,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家乡建一个有“温州味儿”的文化创意园。而老面粉厂成为了他梦想生根发芽的沃土。
稍微年长一点的温州人,都对老面粉厂有着深刻的印象,从1955年全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到1993年政府放开粮食价格,温州面粉厂在岁月长河里几经变换,渐渐被时代所淘汰。2013年的一次机缘巧合下,王奇抓住老面粉厂对外出租的机会,找到投资人,拿下了这个项目。
如何让旧厂房在保留原貌的精髓上,演绎出时尚气息,实现传统和现代的和谐共处呢?在旧厂房改造之初,王奇就遇上了难题。他开始到处搜罗关于面粉厂的历史资料,琢磨当时的设备、物品、制造工艺,他甚至找到了当时面粉厂的员工、厂长,从真正经历过老面粉厂生产的老一辈那里追溯历史,走近老面粉厂的“一生沉浮”。如今,他积攒的厚厚一摞"文献资料"也成为老面粉厂最珍贵的历史记忆。
“创意园区保留了面粉厂原有车间,侧重对车间外部进行修缮。”据王奇介绍,整个改建方案由国内知名建筑师方晨光和法国建筑师团队共同操刀设计。“米房cei”在保留面粉厂原有车间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对外立面的修缮、现代感玻璃体的植入及露台的打造,营造出一种新与旧完美结合的特色建筑风格。方形立柱、生产标语、生产设备等工业符号改造成为了公共区域内的道路景观和独特路标。
王奇心中的蓝图渐渐呈现在眼前,老面粉厂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陈旧和革新、商业和生活、工作与休闲,于此,每个对立面都找到了一种和平共处的并存方式。
时尚新地标崛起 软实力"蹭蹭涨"
如今,位于瓯江路与高田路交叉路段的“米房cei”二期商业项目已初具雏形,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二期项目背靠璀璨江景瓯江路,毗邻“米房cei”创意园,同时配套智能地下停车库,周边云集高端住宅小区、小学及幼儿园。
给有梦想的年轻人搭建筑梦平台,是王奇一直以来的愿望,“我希望在温州掀起一场众创风潮,年轻一代不必苦恼于资金、场地的压力,让所有心怀梦想的人从这出发,实现理想与追求。”为此,该项目在延续一期“时尚元素”的同时,将着力开辟出众创空间、孵化器等,为城市注入与时俱进的“智慧元素”。
“米房cei”已成为我区企业退二进三的样板。“鹿城正在打造温州'时尚之都'核心区,‘米房cei’要发展,就要把牢时代的脉搏。”在王奇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温州人的创新精神,“根据这样的定位,不断改变、更新、完善原来的产品定位和发展思路,在转型升级中,企业突破了土地资源有限、人才引进难等问题,也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
今年,王奇受邀参加了商界精英云集的世界温州人大会,这次大会对他而言意义非凡。“因为这次大会,很多在外的温商都会回家看看,我十分期待大家把世界各地好的东西,先进的理念,带回温州,一同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未来在瓯江畔,本土的瓯越文化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将会碰撞出新的火花,更多更好的文化和创意将在这里孕育而生、发展壮大,它们将成为温州这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筑梦路上脚步不歇 新兴产业焕发商机
“这里是全市最具个性的电影院,那边是小朋友娱乐的天堂,最里面是运动健身的空间。”对于园区里的人气商铺,王奇如数家珍。“米房cei”通过连接中国当代艺术,以音乐、剧团、展览、新媒体等艺术形式,逐步搭建温州文化交流平台。目前,园区已入驻签约商家达到56家,涵盖了餐饮美食、体育运动、娱乐休闲、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不一样的面粉厂”是王奇的微信昵称。在他看来,这个“不一样”,除了表现在外观上,更体现在中西结合的文化内涵上。“米房cei”在引进国际知名的艺术机构、设计师创意品牌、文化艺术品商店的同时,也保留着“传统节目”;瓯绣、瓯瓷等温州非遗项目,并且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类活动,提升园内的文化氛围,展示温州传统文化精髓。
文创产业在温州起步不久,其“成长之路”难免会遇到瓶颈。随着餐饮行业逐步进军创意园区,有市民担心,“米房cei”会失去原有的“文化味道”。“有人质疑说,‘米房’怎么慢慢地做成了一个‘米饭’了?园区确实入驻了不少餐饮企业,但是这些餐饮都从世界各地而来,各具独特的风情,代表着不同的餐饮文化。”王奇表示,他也正在寻找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平衡点,为文创长兴而努力。
勤做功课,不忘初心,在寻梦筑梦的道路上,王奇是一位怀揣赤子之心的“学生”。德国、意大利、成都;国内国外,哪里有好的文创园区,哪里就有他的足迹。“多去看看别人的东西,才能激发更多的想象空间。”前几天,他刚考察了成都一家由老工厂改建的商业园区,看到工厂改造后展现出的文化风貌,王奇的创造灵感被激发:“之前,我们还在讨论怎么样更好地提升米房的细节,现在我觉得有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