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80后”副院长刘驰:校“圆”前沿数据梦

2016年11月08日 11:34:54 浏览量: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贾 婧

  弃企从教 孕育前沿科技梦

  2010年9月博士毕业后,刘驰先后以博士后研究员的身份进入德国电信研究总院(柏林)和IBM中国研究院。之后的两年半时间,刘驰在这里看到了科研成果在工业和产业上的应用,令他受益匪浅。

  刘驰在IBM参与了两个项目的研发:一是配合秦皇岛开发区政府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架构”,二是配合德国汉莎航空研制内部数据流量的监控系统。而这两个项目的全程参与,也为刘驰日后的从教积累了一线实践经验,“我知道产业界在看什么、做什么,这样能把自己的研究更好地应用上去。”

  2012年还在IBM上班的刘驰经常说,“我有两个工作,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没钱的;有钱的是正常上班,没钱的就是充分利用所有休息时间,写论文、做研究。”

  彼时,很长一段时间,公司的研究都是针对市场的需求,刘驰无法做自由的技术探索。而他对技术有自己的憧憬。“我希望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前沿的科技发展诞生在我手中。”而前沿的科学技术,可能不是两三年内能产生价值的。

  于是,2013年,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和Kin K.Leung教授的联合推荐下,刘驰终于实现了追求技术前沿的极致梦想,弃企从教——走上北京理工大学的讲台。

  以副教授身份刚刚回归校园时,刘驰的收入只有之前的“N分之一”,但“终于有了自己的实验室”。许多人眼中的“亏本买卖”,却让“技术咖”刘驰感到幸福满满。

  带着幸福感,80后“副教授”刘驰,仅任职一年就发表了十余篇物联网领域的SCI论文,2014年被学校破格评为正教授。由于刘驰在绿色物联网大数据传输与处理中的突出贡献,他在2015年作为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唯一推举的候选人入选“国家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支持计划”、2016年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轻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与师并肩 来自数据 超越数据

  刘驰的办公室摆设非常简单:没有沙发,除办公桌外,一张会议桌,几把折叠椅。“就是为了方便和学生们讨论技术问题。”

  刘驰一直舍不得擦掉白板上的树状传输结构图,因为那是今年2月Kin K.Leung来京与他讨论新项目时留下的“火花”。

  “项目内容是在大型人群聚集的场所,比如火车站、机场利用群智感知和大数据技术进行人流以及异常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刘驰告诉记者,传统的人流监测是通过摄像头,但是这种大型场所,做到360度无死角的覆盖非常困难,因此他提出了运用人所携带的智能终端。在摄像头观测大面积情况的条件下,利用人所携带的智能终端所提供的精细化信息,进一步锁定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白板上一个个圈连成的传感数据树状结构,讲的就是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分析,一个圈代表某一个智能终端,信息需要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传输过程中,信息要经预处理。

  在探讨技术细节时,他们画出了这样一个系统架构图,包括数据怎样采集、传输和压缩,最后在云端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这也成了刘驰办公室里的“宝贝”。

  对于大数据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发展,刘驰表示大数据绝不是简单的数据分析,最高的境界是要“来自数据,超越数据”,做到“人、机、物”的协同感知与智慧决策。

  北京理工大学离中关村创业大街只有几站之遥,作为80后学者,刘驰的身上没有中关村的浮躁,有的是理工男的严谨,同时又具备演说家的健谈和逻辑自洽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对讲台的尊重与珍视。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