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家银行、一个员工

扶贫的长情与真情的实践

2016年10月29日 09:35:18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综合报道

 1477599682196_1.JPG

   三

  在长期和贫困的斗争中,农行人认识到,突出开展产业精准扶贫,是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只有“积极建立贫困农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得到创业、就业、产业合作等增收机会”,才最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土壤。李浩在北歧河的调研和实践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刚到北歧河,李浩就琢磨这里为什么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的结论是:与其它贫困村一样,北歧河存在各种各样的“穷根”,但最核心的还是缺项目,缺资金。和它相比,周围较为富裕的村庄,要么第一产业优势明显,要么第一、第三产业互动较好。

  于是,李浩认定,发展产业是北歧河脱贫致富的关键。

  “那么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李浩时不时的思考着。“唯有对接县城的核心产业,在其成熟的上下游产业环节中为老百姓寻找致富的机会,才能确保百姓的利益最大化”。李浩想到了县城的蔬菜产业优势,于是他首先抓的就是蔬菜大棚。

  通过调研了解到,尽管村里部分人开展了蔬菜大棚的种植,可是却受制于自己的学识,不能掌握最新实用的技术,导致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也卖不上好价钱,甚至还要亏本。还有不少人不敢种蔬菜,他们说:“都说种植大棚蔬菜不赔钱,但前期投入需要五六万元,我们根本拿不出这些钱来;万一要是赔了本,我们拿什么来还?”

  在左右为难时,河北省委组织部驻村干部专门联系了安平县京安公司资助了1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用于支持建造大棚。这一下子全村沸腾起来了……不少贫困户纷纷表示愿意种植大棚蔬菜。虽然土地流转中出了一些岔子,但经过努力顺利过关。17个温室大棚很快建设交工,低价租给了贫困户,又以租金收入滚动建设。同时,农业银行也提供了60多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建大棚。目前,全村“菜园”已新建60多个温室大棚。

  饶阳毗邻“中国丝网之乡”安平。李浩的脑子就动到丝网加工上了。

  “丝网加工利润相对高、见效快、辐射带动面广,我们可以往这个路子上靠靠。”李浩有一次与村支书聊天中谈到。可是,经过和村支书多次讨论,他又觉得丝网加工企业竞争激烈,如单纯购买几台丝网加工机器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有一次,在饭后闲聊中,有人提出,能否用织布的技术来编制丝网。这个提议得到了李浩的赞同,但如何实现这个技术是关键!

  为此,李浩和村委们专门赴山东聊城考察了织布机器,并和企业谈了设想,没想到引起企业的极大兴趣,并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帮助设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测试,第一台高效率、高质量的丝网编制机器出厂了。北歧河顺势引进了安平丝网企业,投资了60万元在村里建厂,通过农民入股、打工等方式,一举帮助12户贫困户脱贫。北歧河村丝网加工厂的产品价优质良,很快在当地打开了市场,更令人振奋的是,印度、沙特的企业也慕名而来参观,并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订单。

  “真没想到,我们的扶贫产业竟然和国际接轨了!”村支书葛凤林开心地说。

  北歧河村周边有800亩果树,每年收成不少,但往往卖不上好的价钱,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走了。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李浩和村支书葛凤林提议成立了唐河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对村里所有的果树进行施肥、打药、摘果、销售等统一管理。这既增加了产量,又提高了议价能力。乡亲们大幅增收。

  在这期间,为了弥补农业知识方面上的不足,李浩先后虚心向国务院特贴专家、省突贡专家、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马占元教授请教大棚产业发展经验;向河北省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请教无公害果树栽培技术和林下经济发展经验;向农业部蔬菜专家李莉请教播种授粉技术。

  李浩有时候也问自己:有必要这么辛苦吗?有必要这么卖力吗?可是,一天天坚持下来,一件事一件事做下来,看到满园的丰收,看到乡亲们的笑脸,他觉得,这个苦吃得值!

  这正是农行人在服务“三农”、攻坚扶贫中最典型的心理:辛苦归辛苦,值得自值得!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