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安延清:心里的四个字和八件事

2016年10月08日 15:46:45 浏览量: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9月20日早晨,当阳光静静地洒满黄土高坡,安延清早已来到陕西省志丹县杨畔村段玉斌的果园里。前几天一场6级大风吹塌了邻居的彩钢房,也吹动着他的心——他担心这里即将采收的苹果被吹落。他驱车百余公里从延安赶到这里,想看个究竟。还好,一颗颗红润的苹果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安延清忐忑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抚摸着婴儿般的苹果,深感欣慰……两年来,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引导乡亲们对果树进行修剪整形、浇水施肥、喷药防虫,马上要迎来收获的喜悦。

  “假如大风把苹果全部吹落,摧毁的是这里近百户农民致富的梦想与希望。”安延清说。他是延安市科技局选派服务“三区”农民的科技帮扶人员、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安市分校的优秀教师,农户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安老师”。

  2014年10月,安延清开始对延安市志丹县广红苗木合作社和张渠石磨坊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科技服务。

  安延清帮扶的两家合作社,共有社员110户、381人,人均耕地4.5亩。没有增收的主导产业,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远低于陕西省人均收入水平,属于低收入村。

  安延清设计了《“三区”科技人员调查摸底表》,通过摸底调查发现,广红苗木合作社大多数社员,还指望着把树苗卖了分钱花;张渠石磨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想通过陕北小杂粮加工致富,但由于货源不足、交通不便、物流价高、缺乏营销人才、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致使合作社发展缓慢。安延清同社员们达成共识,必须调整产业机构,把发展山地有机苹果定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有了目标,就有了希望,就有了摆脱贫困的决心和信心,李广红和杨元慧两位社长感叹道:“这下咱合作社有奔头了”。

  两年来,安延清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先后到帮扶点服务100多天,引导社员种植苹果园300多亩、改造管理果园800多亩,协办“志丹县石磨坊小杂粮加工厂”一个,开办“陕北小杂粮销售淘宝网店”一家……社员对他的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安延清告诉记者,要做好“三区”农民的帮扶工作,要把握4个字、做好8件事, 4个字就是“想、要、给、做”,要弄清楚农民想的是什么?农民真正要的是什么?我们能给农民些什么?我们究竟能为农民做些什么?

  “然后要把这4个字融入8件事中:做好调查摸底、找准帮扶要点,做好思想沟通、转变思维模式,做好技能培训、提升执业技能,做好示范带动、凸显辐射作用,做好市场营销、促进社员增收,做好健康教育、增强社员体质,做好科普教育,提升社员素质,做好后续服务、解除后顾之忧。”安延清说。

  由于帮扶时间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难以显现,特别是在农产品网络营销方面,空间还很大。安延清决定继续为两个合作社提供服务,协议延续至2018年12月份。

  安延清制作了科技人员帮扶指导牌悬挂在小沟村和杨畔村委会的门前,方便社员随时联系到。“凡是农民提出的问题,只要我能办到,都责无旁贷,被农民需要永远是一种快乐。”他说。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