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天山南麓“洗盐”人

2016年09月22日 09:51:11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严粒粒 钟卉

CshKF1fjOb2ABBSxAAHGixa_dZg074.jpg

  浙江大学“水科技·大美南疆”社会实践团队合影。

CshKF1fjOb2AHJsaAAHBjBK2J9I483.jpg

浙大师生在实验室做水质检测。

  千里之外,天山南麓,浙江省对口援助的阿克苏,这颗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具有独特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长期以来,水资源问题成为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9月21日,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塔里木大学校长助理孙志林在杭州告诉记者,前不久,他从南疆带回了盐碱水淡化研究的最新进展。这几天,他正忙着在浙江大学实验室里,利用先进的设备对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

  “浙江大学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用科技助推南疆发展。”浙江大学宣传部有关负责人道出了浙大人的时代使命。

  盐碱成“疾”

  清冽雪水变咸水

  前不久,记者随浙江大学“水科技·大美南疆”社会实践团队,在水利专家带领下,深入新疆阿克苏地区,调研这里的水环境现状,深入实施盐碱水淡化处理项目。学子们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用摄像机、照相机和笔,记录南疆盐碱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过程。

  “这水能喝,不信你们来尝尝。”在茫茫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一片绿地之中,盐碱项目示范基地里的农民喜笑颜开地对记者说。

  “好水,真甘冽!”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王建江弯下腰,从汩汩出水的管道中捧起一捧清水,喝了一口,连连称赞。

  看着经过处理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地里的土槐树苗、甘草、红柳、紫花苜蓿,他感叹:“我深信总有一天,新疆那些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也将成为万顷良田,像江南一样绿树成荫。”

  南疆的夏日,日照强烈,炙热的阳光把地面晒得滚烫。一路上的戈壁荒滩、田间地表到处覆盖着一层白白的盐碱。对于在塔里木盆地日日耕作的农民来说,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天敌。

  王建江回忆,2014年9月18日,他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第一次踏上新疆的土地。在阿克苏转乘汽车前往阿拉尔的路上,他忽然发现,公路两旁怎么会有白花花的“雪花”?

  “这就是我们新疆无法去除的土壤‘毒瘤’——盐碱。”司机回答。

  “那这里的水呢?”

  “咸!不能喝,也不能灌溉。”

  王建江非常惊诧。作为曾经致力于太湖蓝藻、钱塘江咸水等国家水专项研究的水利专家,他和他的团队很快发现,制约南疆发展的焦点就是盐碱水问题。

  作为中国最大的盐碱土地区,新疆的盐碱地比例高,大部分重度盐碱化土地长期无法利用。据统计,新疆盐碱土地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盐碱土地面积的1/3,现有耕地的32.6%已出现次生盐碱化。

  雪上加霜的是,降雨、农田灌溉及漫灌洗盐,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含盐量普遍很高。

  “南疆是极度干旱区,每年平均降水量仅4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在2800毫米左右。”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工程学院院长叶含春说,“极大的蒸发量,迅速带走土地中的大量水分,留下的就是盐碱。”

  亿利资源集团配合王建江团队的科研试验,提供盐碱水脱盐项目示范基地。该集团援疆办主任刘绍山介绍说:“新疆的苦咸水含量大,预计在千亿立方米以上。”

  “南疆不缺苦咸水,而是缺淡水,属于水质性缺水。农户要往下挖150米,才能取得用于畜牧和灌溉的水。盐碱水也影响南疆生物多样性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王建江说。

  “冬春两季是大量淡水漫灌盐碱地的时机。南疆的土地每年必须经过这样的压碱,才可以在来年种植作物。”王建江解释,水资源在南疆是一次性消耗的,“每当春暖花开,清澈的天山融雪淡水汇入美丽的塔里木河,成为沿河地区的重要水源。用漫灌的方式洗去农田的盐碱,是南疆农业耕作的基本模式,消耗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土壤经过数年反复洗压,原来每升水能洗出4.4克盐,如今已飙升到10克。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