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王细凡:勇往直前的“十佳新临海人”

2016年09月06日 09:44:07 浏览量: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作者:孟万成

20160905081350181865628.jpg

  王细凡和他生产的眼镜。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是全国闻名的“眼镜之乡”、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外来流动人口有5万。来自湖北通山县的王细凡,就是这5万外来人口中的一员。从当初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到如今成为拥有50多人的眼镜公司老板,王细凡在异乡实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

  为争气,他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王细凡是家里三兄弟中的老二。他读书时成绩很好,可因家贫交不起学费,初中毕业就辍学了。1995年,17岁的他跟随姨夫到天津做小工,因为被嫌个子小,干了不到3个月就“打道回府”了。

  次年,一位在温州眼镜厂上班的老乡将王细凡带到温州,从此他便与眼镜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细凡进厂先从杂工做起,那时他“每天都比别人上班早”。半年之后,他成为一名点焊技术工。

  1997年,老板觉得他“脑瓜管用”,干活利索,让他跟自己做钳工。1998年,他在圈里已小有名气,经常有老板邀请他去厂里做技术指导。当年一位台商邀请他去搞开发,这也让他学到了管理经验。1999年,他被另一家眼镜厂聘为生产经理。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细凡来到杜桥,“当时,杜桥的眼镜市场刚刚起步,很缺技术人才。”王细凡考虑再三,决心留下来“闯一闯”。

  之后,王细凡师兄弟介绍他到另一家厂帮忙。该厂老板对他信任有加,自己负责原料、订单,由他负责生产、招工,月工资1万多元。过了两三年后,王细凡不甘寄人篱下,辞职出来搞承包经营,有时一包就好几家工厂。

  在经验和资金、人脉都具备之后,“为争气”的王细凡终于迈出了自主创业的步伐。2005年,他开始租民房做起眼镜零配件加工,其间他带有10多名学徒,大家一起同吃同住,甘苦与共。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