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百果园丁”逐梦花果山

2016年09月10日 18:31:20 浏览量: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何峰 黄剑跃 等

汪国武正在百果园内修剪果树。(记者 陈章升 摄)

  在四明山区,小水果是致富果,经过多年的培育,梁弄镇已经成为浙东地区名副其实的“百果园”。

  每年4月中旬,红如宝石般的樱桃抢先挑动味蕾,尔后的七八个月,桑果、蓝莓、水蜜桃、葡萄、冬枣、草莓……60多种水果让舞动的味蕾无比兴奋。

  汪巷水果合作社社长汪国武,是这个大果园里的一位辛勤的“园丁”。依靠勤奋和创新,他不仅自己经营着一个500亩的果园,而且致富不忘乡亲,把名优水果免费引种给周边村民,无偿传授种植管理技术,成立合作社组织大家升级品种、拓展市场。在他的带领下,昔日一处处杂草丛生的荒坡成了一片片瓜果飘香的“万元田”。在他的推动下,小水果种植已是梁弄农业的主导产业,近万亩的果园里,生长着一棵棵老区农民的“摇钱树”。

  心系乡亲的土专家

  将老区变身“花果山”

  30年前,不到20岁的汪国武在外烧窑,收工后躲在宿舍里如痴如醉地看着农业科技书刊。

  1992年春,汪国武回到汪巷,在山地上种下100多株水蜜桃树,开始了他的“水果人生”,也开启了梁弄镇的“水果之旅”。

  汗水浇出花果山。起早贪黑地在果园里摸索,一有时间就看书、请教专家,只有初中文化的汪国武逐渐成为“水果种植专家”。20多年来,他的果园慢慢扩容。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1998年,汪国武种在荒山上的桃树硕果累累,曾认为他做“白日梦”的村民跃跃欲试,汪国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汪国武的承包田,就是乡亲的试验田。“任何品种都存在适应性问题,风险我来承担,试种成功后进行推广,形成规模效应。”汪国武培育的果苗,如今在梁弄上万亩的果园里蓬勃生长。

  “60多种水果,国武样样精通。更难得的是,他把这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汪巷村党支部书记汪长江说。

  随着一位位乡亲从汪国武这里“出师”,成为种植水果的行家里手,汪巷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水果特色村。

  声名鹊起的汪巷水果产业,开始辐射梁弄13个建制村,汪国武是梁弄上万亩水果的“总农艺师”。果农一碰到育种、结果、病虫害等问题,就会打电话给汪国武。“他是我们果农24小时在线的‘定海神针’。”种植大户郑广文说。

  种植面积大了,产量多了,收入如何提高上去呢?汪国武把梁弄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水果合作社,优化种植品种,规范管理技术,提高市场能力。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