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厦门买房大战亲历记:3个月涨60万 房东签字前毁约

2016年08月05日 15:35:17 浏览量: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翟星理 魏冯

  “涨—停—涨”

  有人说,厦门的房价与改革开放的成效直接相关。改革开放前,位于对台前线的厦门,长期处在战备状态,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1980年,中央政府决定在厦门成立经济特区,厦门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1991年,厦门第一个商品化统建小区松柏小区问世。然而,当时的厦门仍处在经济双轨制转型时期,单位统建房还是厦门人获得住房的主流方式。松柏小区在市场上并没有受到追捧,每套最高3万的售价,乏人问津。

  一年之后,和国内其他大城市一样,厦门兴起一股商品房开发热潮,光房地产开发公司一下子就多了一百多家。然而,从那之后的8年时间里,厦门房价基本没涨,均价总是维持在每平方米3000元以内。

  在航空公司做空中保安的王思齐,就是在那个时期买下了房子。1996年,王思齐从部队退伍后来到厦门,当时岛内前埔的一手房均价刚过每平方米2000元。他只用了不到20万的原始资金,就完成了首次投资,其后几经倒手,如今他已经拥有两套总价达四百多万的房子。对于这段往事,王思齐总是很乐意跟人分析,因为这是他的资产滚雪球式增长的起点。

  王思齐的故事发生在很多第一批来厦门淘金的人身上,肖建和就是其中一个。从1996年算起,肖建和已经干了二十年的房屋中介,他见证了厦门房地产市场的时代变迁。

  肖建和自己也承认,他赶上了好时候。2000年,在沉寂多年之后,厦门的房价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也是在那一年,肖建和跟妻子商量,在前埔买了一套小户型。这之后,在房价持续上涨的过程里,他把那套小户型成功地换成了两套房子,“从2006年开始,岛内的房价差不多三年就能增值50%以上,是绝对意义上的投资者乐园。”

  2009年下半年,厦门还经历过一次十分类似今年情况的暴涨。得益于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受到国家巨额投资的刺激,厦门楼市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泥潭中上岸,其标志就是嗅觉灵敏的温州炒房团大举杀入。

  房产中介黄美莉至今没有再遇到那样的买家:一个温州男人拉着一个黑色行李箱来到她的门店,二话不说打开摆在她面前,指着里面的50万现金说,“我不是来忽悠你的,我要现房。”最终,这个被温州炒房团派来的男人一口气在禹州高HOUSE买了三十多套房。

  当时,肖建和对房价走势的判断是,“涨就控制,不涨就刺激,基本就是这个规律。”他的话果然应验了。2011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限贷限购,厦门市也出台了相应的紧缩政策,楼市又降温了。

  这之后,当新一轮刺激政策到来后,再次把厦门房价拉上快车道。2012年9月,厦门房价达到那轮涨价潮的顶点。许多房产中介也总结出了规律,厦门的房基本上以两三年为周期,总要经历一次涨—停—涨的过程。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厦门的房价又不涨了。和以往受政策影响出现周期性的停滞不同,这次停滞期加入了一个新的元素:2014年下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金三角制造业进入长达半年的艰难时期。

  不少投资客赔到血本无归,黄美莉也差点赔上全部家产。2014年年中,她在岛内紫金家园看中一套每平方米2.8万的大三房。30万定金付完,等了6个月,房价不但没涨,还出现了滑落的势头。她见势不妙,即便让房东拿走了定金,但还是坚决在2015年初毁了约。

  不过,白秋叶的一个朋友却赢得了与楼市的对赌。她抄底购入的每平方米1.9万的房子,2015年年底涨到了4万。

  数据显示,从2011年以来,厦门房价涨幅52%,全国第三,超过北京、广州。截至2016年7月1日,厦门房价涨幅连续19个月位居全国第四,人称“北上深厦”“全国房价四小龙”。

  房产中介老板黄美莉手下一个店长,将此次涨价狂潮归结于新一轮的刺激政策,比如央行降准降息,厦门对公积金提取政策的放宽以及二手房首付比例降低,“这是历史性的奇迹”。但黄美莉不认同。

 命运的拐点

  短短三个月时间,白秋叶以212.5万购入的房子已经涨到了267万,然而她却仍然认为,这次狂暴的涨价潮洗劫了三个家庭。为了付房子的首付,不光花光了她和丈夫工作三年的积蓄,也掏空了双方父母攒了三十年的家底。白秋叶说,“其实我是厦门房价暴涨的受害者。”

  到了4月底,白秋叶突然又有了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晚动手一个月,可能这辈子都买不起厦门的房子了。”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白秋叶一样幸运。4月底的一天,白秋叶看到一个同事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信息:“终究,我们还是输给不够果断,让狂飙的厦门房价摧毁了我们。抱歉,再见。”

  白秋叶后来才知道,这位同事的女友坚持在厦门买一套房,两人为此分分合合好几次。这一次,岛内二手房涨破每平米6万,岛外均价也接近3万元,相当于同事在六年时间里一分钱不花,才能攒够一套岛外偏僻位置50平方米房子的首付。这意味着同事不可能买得起厦门的房子了。

  “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两万是命运的拐点。”白秋叶感慨道,“如果房价能平稳保持在每平方米两万左右,我们还有机会凭自己的努力攒一套小户型的首付钱,如果超过两万就意味着没有外力帮助,年轻人不可能在厦门买房了。”

  4月底,白秋叶一个挚友也离开了厦门。这个河南女孩毕业于一所国内知名高校,她刚来厦门时,房子单价刚好是两万元。

  河南女孩身上体现了大多数年轻人宿命式的遭遇:来厦门时房价在可承受范围内,但是没有存款;工作几年有了一些存款,但房价已经涨到连最偏僻的位置都买不起了。

  临别前,看着面色沉重的白秋叶,挚友开始自嘲起来,“等以后我有钱了,就回厦门买房。”白秋叶知道,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思齐、林松涛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