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志愿服务的宁波样本——

海曙:“一人一岗”二十年

2016年06月30日 09:03:00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许玉芬 毛一波 翁云骞

11213861_841947.jpg

“甬·志愿”打造“指尖上的志愿服务”。

  设置好搜索半径、活动类别,轻轻一点,上百条志愿活动服务信息出现在屏幕上。动动手指,用户便可自行选择、参与,非常方便。

  日前,由宁波市委组织部主导推进,海曙区委组织部、81890求助服务中心具体运作,集志愿服务、公益众筹、活动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平台“甬·志愿”正式上线。

  借由“甬·志愿”等多元化信息发布、活动统筹载体,走过20年历程的海曙“一人一岗”志愿服务活动正由最初的“星星之火“发展成 “燎原之势”。截至目前,海曙共有各类志愿服务团队1100余支,每年服务基层群众逾10万人次。

  “给我一个岗位,奉献一份余热”。1996年,宁波海曙南门街道朝阳社区一名老人在问卷调查中,发出了这样的呼唤。也是从那一年起,海曙区吹响“一人一岗”志愿活动号角。

  以海曙为圆心,美丽的三江六岸,志愿服务书正写下极富地域特色的宁波样本。过去二十年间,海曙“一人一岗”有过哪些值得铭记的人物和片段?站在二十周年的历史性时间点上,“一人一岗”又将在未来迎来怎样的机遇与变迁?

  “给我一个岗位,

  奉献一份余热”

  1996年,宁波海曙南门街道朝阳社区退休居民田庆元在问卷调查中,发出了“给我一个岗位,奉献一份余热”的呼唤。海曙“一人一岗”试点就此开始,并迅速遍及全区63个社区。

  “根据各自的特长、爱好、专业知识和身体条件等,大家在社区申报一个岗位,并在这个岗位上亮出身份,服务千家万户。”海曙区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介绍。如今,“一人一岗”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街居党员作用发挥提供了样本。

  邻里纠纷调解中、旧城改造宣传中、文明社区创建中,都有志愿者们不辞劳苦、前后奔走的身影。“手再高一点”“腿再直一点”……多少个日子汗水湿透了衣衫,喉咙发出沙哑的声音。凭着这份责任和坚持,在社区文化志愿岗位上,马园社区的舒国芳一干就是将近20年。

  73岁的陈敏明家住南门街道澄浪社区,1999年,刚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的她找到了另一份工作——社区的“关心下一代”岗位,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最开始听说社区没有专项资金,涉及青少年问题时常常有心无力,我就觉得很难过。”2002年,陈敏明在家人帮助下,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创立宁波市第一家社区青少年教育基金会,到目前为止已使近百名家庭困难的孩子受益。

  2005年,社区成立“乐龄俱乐部”,陈敏明成了社区老人的管家;社区门口那辆812公交车,也是她、茆古英老师等好几个志愿者一起多次去相关部门沟通,才定下来的……不止陈敏明,如今,澄浪社区路边的公共电线杆上, 40多位社区优秀志愿者的照片和介绍高高悬挂,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20年来, ‘一人一岗’志愿服务也感动了社区居民。 如今,我们社区5000多位居民,其中1000多位都是志愿者。“社区书记丁玲玲骄傲地说。

  “一人一岗”犹如一颗蕴含活力的种子,茁壮成长,逐步由“小盆景”变为“大风景”。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