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让村民参与和监督公共事务

海盐“农民问政“机制建立近一年解决实际问题543个
2013年08月15日 14:58: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马晓燕

  2012年以来,海盐县探索建立“农民问政”工作机制,通过开展面对面的问政活动,让广大村民参与和监督基层公共事务决策。截至今年6月底,共开展活动60多场,先后有1200多人次参与现场提问,解决实际问题543个。

  干部跑到家门口来答疑

  4月27日晚,海盐县通元镇通元村举行农民问政。没想到,原来准备的50张凳子根本不够,不少农民站到了路边旁听。通元村党支部书记何前进赶紧跑去邻居家借凳子,还把一个100瓦的节能灯挂在了大铁门上。

  通元村3个组都是失土农民,镇干部在夜访时,发现村民们最关注养老保险问题。于是,那天晚上的问政主题就确定为养老保险。整整3个多小时,从县里和镇里请来的社保专家忙个不停,一共回答了30多个问题,收到25张《养老保险申报登记表》。村民燕松雅开心地告诉记者:“我在家带孩子,一直愁着去哪里问这养老保险的事,现在干部跑到我家门口来了,全部问清楚了。”

  海盐县的农民问政选题来自农民,最终把群众最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问政的首选话题。该县在现场问政前,通过网络、电话、信箱、公开栏等各种平台,征集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走下去听、请上来议的形式,选择村民呼声最高、反映最强烈的内容作为问政现场会点题汇报的内容。 

  把群众的困难当场解决

  元通街道的农户中有70%以上是养殖户,通过“农民问政”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三改一拆”和生猪养殖集中整治工作,今年以来,该街道已有144户签订退养协议,退养面积17022平方米,其中拆除猪舍6239平方米,拆除其他违法建筑7037平方米。

  秦山街道丰山村“农民问政”现场会上,六位村民集中询问了村节水工程建设情况、工程资金监管情况、废弃矿山的整治开发利用等20多个问题,村干部耐心地一一解答。丰山村马星组组长马海根说:“村里弄个节水灌溉工程要330万元,我们就是怕上面拨下来的钱不能全用到工程上。我们就问如何保证工程款专款专用,村里书记不仅没生气,还把工程的招投标和资金管理过程讲得清清楚楚,还请我们一起参与工程监督,我们悬着的心这下可以放下了。”

  哪里的农民需要问政,镇村干部就在哪里组织问政。通过点对点讲,面对面问,现场直接互动,把群众的疑惑当场解释清楚,把群众的困难能解决的当场解决。

  用制度保障“农民问政”的成效

  通元镇滕泾村在开展“农民问政”现场会时,有村民提出前任村干部存在截留移民款项的问题。村干部无法立即给予答复,只能承诺15日内将情况通报村民。随后,村班子向镇纪委汇报,由县纪委、县粮食局、县民政局、通元镇纪委等单位组成了联合调查小组进行调查。为确保每位村民都能及时获悉调查结果,不仅将移民款使用情况说明和支付凭证、收支明细表等相关材料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张贴通报,同时依托党员科技示范户、夜学沙龙以及文化礼堂等,及时向全村农民传达调查结果,获得问政村民高度肯定。

  据介绍,对于群众问政,村干部在规定时限内不及时答复,或答复内容群众不满意,或出现弄虚作假、拒不答复等情况的,村民可通过绿色通道向镇(街道)纪(工)委反映,镇(街道)纪(工)委在15天内及时介入,督促村两委限时答复,直至群众满意。

  海盐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蔡志昌说:“农民问政作为一项制度,我们专门配套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对被问政对象廉洁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对村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让百姓问政于政府,让各级政府、部门感知百姓心声,进一步增强从政责任,提高执行效能。”

责任编辑:张路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