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聚焦村社换届 • 我当书记】施国军:用心打好“五张牌”

2017年05月31日 15:07:57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徐曼丽整理

  施国军学习.JPG

   名片:

  施国军 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梅东村党委书记 

  村庄印象:

  梅东村位于萧山区东部,是一个具有典型沙地文化和围垦特色的村庄。全村地域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农户838户、常住人口2906人、党员102人。近年来,该村的各项事业发展稳步前进,获得了省级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50多项荣誉。

  书记说:

  回顾12年来的村书记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村书记虽然是个“小”官,但只要我们用心谋事、用力干事、用情成事,照样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具体工作中,我坚持打好“五张牌”:

图片7.jpg

  文化广场

  打好“团结牌”,让发展更有合力。班子强则村强,班风正则村兴。村三委班子就好比是一个手掌,摊开来是“五个手指”,各有所长;握起来是“一个拳头”,威力无穷。但是,一开始,梅东村的这个拳头并没有“攥紧”。2005年新班子产生不久后,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与班子成员“一对一”谈话。通过相互之间的坦诚布公、交心交流,顺利解决了个别同志不同心、不在岗、不作为的问题,班子也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在担任村书记的这些年里,我们班子之间一次都没有红过脸,有力确保决策不偏向、精力不内耗,较好地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

  打好“规划牌”,让发展更有方向。科学规划是打造美丽乡村的基础,哪怕是最小的沟渠建设,也得有章法。2005年,我们班子集体商定了梅东村的发展蓝图——打造美丽、生态、富裕、宜居的新农村。十余年来,我们精心做好了三篇文章: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我们专门邀请高校设计单位对村庄进行重新规划,通过这些年来的不断努力,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走出了“梅东特色”。二是注重项目带动。我们始终把项目创建作为发展村级经济、提升村庄环境、改善村民生活的重要载体,积极争创各类项目,累计争取资金2000余万元。现在,我们村里基础设施完善、公益事业超前、民生福利优越,群众的“获得感”更强了,班子的干劲也更足了。三是注重全民参与。我们积极搭建各类平台,通过建设由群众参与、管理靠群众维护、工作受群众监督,在全体村民中营造了“共建共享”的良好风尚。如峰会保障、治水剿劣、环境整治等工作,村民都能积极响应,主动拆除违章搭建、扮靓房前屋后、保护公共环境,原先复杂的群众工作俨然变成了集体的行动自觉。

图片11.jpg

  农居

  打好“感情牌”,让发展更有支撑。2005上任之初,我们就面临“吃饭”问题,当时的村级可分配收入只有90多万元,光是刚性支出就已捉襟见肘。但是集体经济再困难,村里的事情还是要办好,群众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好。为此,我绞尽脑汁、费劲心思,开过公司,投资过广告牌,发展过花木,村里的经济状况慢慢有了好转,但是还有很大的资金缺口。2006年,我硬着头皮去北京拜访村里的一名乡贤,以真诚打动了他。这位乡贤到现在为止共为我们村捐助了1800多万元。在爱乡人士的带动下,热心捐助在梅东村蔚然成风,近年来全村累计到位“村企结对”“一事一议”“爱心捐助”等资金多达2500多万元。

  打好“制度牌”,让发展更有保障。村干部想要带领群众,必须做到自身过硬、一身正气,自觉在制度的约束下办事。为此,我注重做到三点:一是重要的事项,让村民来“拍板”。我们把每月的党员固定活动日作为“党员民主听证日”,及时将当月村内的重大事项向党员通报并听取意见。二是权力的运行,让村民来监督。无论是从村里用人到工程发包,还是从资源承包到财务收支,我们都事无巨细、定期公布。三是干部的形象,让制度来保障。我十分注重班子自身建设,经常督促班子成员挺纪于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同时,我也注重听取其他同志的建议,对不同的意见做到有主见不主观、能果断不武断,对批评的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实保障了班子内部的同心同向。

  打好“服务牌”,让发展更有基础。作为村干部,能力可以有高低,但为民服务不能有差别。我们班子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只要合情合理、政策允许,都尽心尽力解决。具体工作中,我们用好了“三件法宝”:织密一张网格、记好一本日记、建立一套机制。

(供稿:杭州市委组织部   整理:徐曼丽)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