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北山村的传奇“网事” 变身信息时代弄潮儿

2016年11月13日 09:50:29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裘一佼 吴杰 等

  资料图

  每年11月,是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壶镇镇北山村的"农忙"时节。不过,村民们要收的不是水稻,而是订单;穿梭在村里的不是收割机,而是物流货车。

  这里地处浙中南偏远山区,没有奇山秀景,也没有丰饶物产。互联网的通达,让曾经的空心村生长出300多家网店,"网罗"住500多位村民,去年的销售额达1.5亿元。互联网的神奇,让这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开创了农村电商中的"北山模式",各地组团赶来取经,专家学者前来调研。

  细观北山村、对话北山人,感触最深的,不是数量上的几何级增长,而是互联网带来的乡村之变。精耕细作的传统中国农村,拥抱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激活了理念,激励着创新,重构了乡土社会,也建构起人们向往的生活。

  北山人、北山村,因为"网事",所以精彩。

  回乡上网,不当烧饼郎

  两年前,美国CNBC频道一口气播出两则关于北山村的报道,讲述北山村农民如何利用互联网将帐篷、冲锋衣、睡袋卖出去的过程,报道中这样说:"这是一个曾经贫穷,现在却富裕起来的中国普通村庄。"

  今年44岁的村民吕振鸿,是浙江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北山村电商的"带头大哥"。他告诉记者,北山人曾经最大的梦想就是离开北山,因为这里人穷地少,他们有些到城里务工,更多的人在城市街头叫卖家乡的传统小吃;缙云烧饼。互联网的到来,以他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了这一切。

  11年前,四处做小生意的吕振鸿从朋友口中得知"电子商务"这4个字,也是在那年1月,我国第一个专门指导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从没接触过电脑的吕振鸿,感觉这是个赚钱的新方法,于是收了烧饼摊,回到村里和弟弟一起自学打字。

  2006年,兄弟俩用4000元的启动资金,买来电脑,拉入网线,加上一台数码相机,凭着自己对户外运动的爱好,在自家客厅开出了北山村最早的两家网店"平价淘淘""这里风好大",专卖户外用品。

  不过,不是所有人能意识到巨变即将来临。村民们议论纷纷:"年轻人不出去赚钱,天天在家里玩电脑,搞什么名堂?废了废了!"吕振鸿想给线下品牌做代理,但到处碰壁,去义乌进货,摊主一听是开网店的,摆手回绝。

  吕振鸿快要绝望的时候,网店的生意却一天天开始增多。最开始,他要开车到镇上寄快递,3个月后,每天都发五六个订单,快递员开始到村里来取件。一个月3000元的利润让吕振鸿喜出望外,要知道,2006年北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311元。

  望着家门前的北山,吕振鸿踌躇满志。"我高兴地跳起来,这真是一根神奇的网线啊!"吕振鸿回忆。

  一个普通的农民,因为互联网,成了乡村能人。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