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1.3万余名在杭外来流动党员践行“两学一做”——

离乡不离党 责任记心中

2016年10月27日 09:36:57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方力 何贤斌

zjrb2016102700018v01b003.jpg

建德市寿昌镇在杭流动党支部党员争做志愿者。

  组团联动,管理更规范

  晚上6时30分许,位于杭州市下城区再行路上的典典尚道汽修会客厅里,人越聚越多,他们并不是来做汽车保养的顾客,而是一群来听党课、参加党员固定活动日的党员。

  “我到了,你们过来了吗”“我已经在再行路上了”“我还有4分钟”……微信群里频频弹出的消息,终于让邵吉强眉心舒展:“组织在杭流动党员晚上学习是我们党支部有史以来第一次。”

  邵吉强是建德市李家镇党委在杭州市区的外来流动人员党支部书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初期,如何让李家镇的流动党员及时参与组织生活,便成为镇党委和党支部费思量的问题。于是,流动党员“夜学”模式应运而生。支部委员邵剑辉是一名90后青年,在杭州某斯柯达汽车维护中心当一名汽修工。不巧的是,当天公司有许多技术活需要他干,顾客和老板催得紧,他心中的天平一直晃悠着——是参加支部活动还是留在公司干活?“我是一名党员,有义务去履行党员应有的责任,更何况我是支委!”邵剑辉最终作出决定,参加支部活动,结束后再回公司加班。

  像邵剑辉这种情况的党员还有很多:党员张光红取消参加婚宴的行程,留下来张罗党员活动场地;党员马生林认真听党课后,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悟……大家的党性意识在一点一滴间升华。

  流动党员“同乡型”管理,是杭州市探索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的方式之一。杭州市委组织部门还与江苏省灌南县、安徽省祁门县、江西省上饶市等流出地党组织签订流动党员共管协议,通过信息互通、学习互动、活动互融、发展互培、典型互推、服务互助等“六互联动”,为驻杭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提供阵地保障、培训指导和经费补助。

  据杭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同乡型”管理,杭州市还探索了“同住型”和“同业型”管理。在外来流动党员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由街道、社区派员指导学习教育;针对专业市场、特色街区等外来工商经营户、个体从业者相对集中,大多行业相同或相近的实际,组建市场、商圈党组织,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学习教育。

  下城区石桥街道是外来人口集聚的地区,36幢“新市民之家”公寓中入住流动人员超过2万人,占全区外来人员总数30%。石桥街道在外来人员公寓中建立了“新市民之家”党委,137名外来流动党员在这里开展夜学、周末学等活动。党委引导新市民党员组建9个“两学一做”晚习组,解决了党员集中学习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