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三改一拆”在行动

温州温岭:打好“拆治归”组合拳

2016年09月05日 15:04:02 浏览量: 来源:台州日报 作者:周旻澍 吴敏力

  “同治”模式,统筹解决复杂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温岭将三改一拆与五水共治、多城同创等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对复杂问题的联动推进。

  箬横镇是农业大镇,养殖业较为发达。温岭市三改一拆办工作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养殖户在河道边上违规建设养殖场,既涉三改一拆又关乎五水共治。在6月16日的“沿河沿路”主题拆违工作中,对箬横镇的山前管理区盘马、陈家两个村4家养殖场约4000平方米的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通过拆违,控制了排往三塘横河等河道的养殖污水,从源头上避免了污水排入金清大港,实现“水岸共治”。

  此外,在劣五类水质断面整治中,温岭对金清大港、南官河、东月河、箬松大河等范围内的70宗违法建筑进行“定点清除”。在两路两侧整治中,全市县级以上道路两侧进行全面整改,拆除违建350万平方米,清理堆积物100多万立方米。

  “全民同治”与“网格化”管理,强化了镇(街道)属地管理职责和驻村干部、村干部一线巡查责任。每周二晚在温岭电视台播出的“聚焦”栏目,对一批违法建筑进行了曝光。同时,利用书记邮箱、论坛等渠道,温岭市委市政府邀请全市群众共同参与三改一拆,并在“三改一拆”微信工作群进行交办,推行“网上反映问题、网下即时整治”的网舆即办制,今年来,已通过网络核实并处理80多宗违建案例。

  在三次集中拆违行动中,温岭在台州率先采用微信直播的方式,汇总拆违情况,在当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滚动播报。

  拆用并进,打好“拆治归”组合拳

  7月29日,大溪镇沙岸村区块内规模最大,占地约35亩的违建被拆除。拆违的同时,该区块的拆后利用项目也临近开工建设,第一期规划面积约50亩,规划厂房5幢,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总投资8500万元,可以安排符合条件的10家企业入驻。二期涉及150亩的拆后利用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中。

  温峤镇上街区块,是温岭市首个开展拆后利用的项目,也是台州市最大的拆改用区块,面积290亩。原有105家中小企业,年产值不到7000万元,年纳税仅300多万元,且大多是违法建筑,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问题严重。这个首期即将建成入驻的小微园,将成为一个高大上的工量刃具制造基地。目前,一期7幢标准厂房已竣工,引进了中科院理化所深冷处理中心等10家企业。整个园区建成后将带动工业性投资18亿元,入驻企业2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年产值可达8亿元。

  这些蓝图勾画,吸引着在外温岭客商的目光。不久前,天津温岭商会在松门镇落下首个浙商回归项目——投资3.8亿元、占地62亩、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的东海国际渔需装饰材料交易市场。

  在城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钟振耀向我们铺开“童鞋创意质造小镇”设计蓝图。城北街道共拆除61万平方米违建,梳理出12个区块共327亩土地,规划建设3个童鞋小微园和核心面积达134亩的“童鞋创意质造小镇”。

  “就这两年,因为拆治结合,温岭已涌现出20多个小微企业园,还有两个以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温岭市委书记徐淼说,温岭曾经凝固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拆治中逐步化解和重构。“我们在强化拆的同时,一刻不停抓“改”和“用”兼治。连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以优惠政策推进各地加快拆后利用工作。”

  针对拆后利用项目,温岭市由行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发改、国土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踏勘、联合图审、联合竣工验收,有效压缩审批周期6个月以上。温岭市还对17个部门的54项行政审批税费进行全面清理,通过减免,整体规费从200元/平方米降低到80元/平方米左右。

  “我们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念好拆、治、归“三字经”,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徐淼表示。在浙商回归工作上,温岭实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敢于虎口夺食,打开工作新局面。2013-2015年,该市引进市外资金112.31亿元,其中省外资金84.57亿元;浙商回归项目6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4个;实现台州市浙商回归考核强县市板块“三连冠”。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