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温州苍南,三年改革奏响发展“好声音”

2016年08月16日 16:00:34 浏览量: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沙默

00300333826_804b7f29.jpg

八亩后村的茶园。 杨冰杰 摄

  特色民居 描摹美丽乡村

  山谷平地,一幢一幢整齐排列的白墙黛瓦民居点缀山间,透出江南山乡特有的诗情画意。“这里一幢幢江南风格的房子,古色古香,最让我流连忘返。” 漫步在八亩后村,一位游客竖起了大拇指。八亩后村是苍南县“美丽民居”工程的示范村之一,村民们高兴地自诩为“瓯派民居”。

  苍南县于2014年11月开始,将美丽民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战略目标,以“碧水仙山、浙南门户、山海苍南”为主题,着力破解规划设计、建设资金筹集、农民就业和环境维护等方面难题,打造了一批独具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农民喜欢的“瓯派民居”,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典型和示范。

  美丽民居的样板造型是苍南县委托中国美院、同济大学为当地小村“量体裁衣”的,共设计了20套民居样板,按照“一个规划、一套款式、一套机制、一个政策、一个示范”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对包括八亩后村在内的首批4个示范村进行改造。同时,苍南县计划用20年的时间完成全县民居改造,彻底改变该县乡村民居落后面貌。

  在美丽民居工程的推进中,苍南县同时也在着手解决一些存在已久的农村发展问题。比如同样属于美丽民居示范村的龙港镇中对口村,该村原有老房403间,其中危旧房占绝大多数。为改变“危、破、旧”的住房条件和“脏、乱、差”的村容村貌。通过科学编制美丽民居建设规划,坚持复垦与盘活并重、拆旧建新同步、无房户(困难户)和安置户安置同步,改造后的中对口村将成为集教育、医疗、文化、娱乐、购物、养老、综合办公为一体的新社区,拆旧区整理后的土地将进行复垦,开发大棚农业,观光农业、种养殖业,改善农民福利待遇。

  在工作推进中,苍南县也进行了体制机制上的改进和创新,改变原有的民居改造必须原拆原建的政策,此外还对美丽民居项目开启绿色通道,及时修订危旧房拆建管理办法,精简农民建房审批手续,有效解决“农村用地难落实”。而且,该县出台具体政策措施,美丽民居项目享受农房改造集聚、旧村(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农民保障房、美丽乡村等优惠政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有效解决“建设资金难筹集”问题。改造后的示范村,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景观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或者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先进技术,利用美丽民居建设整理的土地进行规模流转,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解决了“农村群众难就业”问题。

  目前,苍南县将在试点村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大政策资源倾斜,分阶段有序推进美丽民居建设工作,努力打造“浙江美丽南大门”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