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温岭市以“一室一网一中心”着力构建党员志愿服务体系

为群众服务做到“零距离”

2016年06月06日 14:17:00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共产党员》杂志 作者:蒋鑫富

603-3641259.jpg

党员志愿者在服务一线。

  这两天,温岭市区有2家面包店倒闭了,使“爱心面包”的传递量减少了些。“不过我们正计划扩大‘业务’范围,面包会越来越多,受益面也将越来越广。”近日,温岭市太平街道组织委员、火速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创始人蒋群力说。

  每晚11点到各大面包店收集当晚未售完的面包,送到环卫工人、民工子弟学校等弱势群体手中,这一公益活动已坚持1年多。组织这一活动的火速党员志愿者工作室,是温岭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其中一个工作室。在温岭,依托“一室一网一中心”,党员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常态化服务成规范化机制

  “党员的志愿活动,关键在常态化、制度化。”温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昌明说。“一室一网一中心”机制的建立,其用意就在于此。

  “一室一网一中心”中的“一室”,是指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一网”,是指党员志愿网;“一中心”是指党员服务中心。

  据温岭市党员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以前,机关党员进社区,除了打扫卫生、上党课,没有更好的载体和活动,造成机关党员不理解、社区不欢迎的尴尬局面,而各地的党员服务中心往往成为会议中心和参观点,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而现在就不同了。

  以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为例,温岭市委组织部规定每年的3月5日、7月1日、12月5日为集中服务日,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为固定服务日,还要不定期联合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慈善义工等开展组团服务。据统计,2013年以来,温岭各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共开展服务活动116次,服务对象达3750余人。

  同时,党员志愿网和党员服务中心助推运行管理规范化。一方面,党员服务中心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对全市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志愿网、服务队、志愿者以及服务信息等进行统筹规范管理,解决了以往服务无序、低效等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党员志愿网,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志愿者及其服务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建立一人一档,与志愿者所在党组织和单位实行信息共享,有利于多方位管理党员。

  群众需求成党员第一时间呼应

  传统的志愿服务往往以“强迫性”服务为主,没有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服务的针对性往往不强,群众的认可度也不高。

  “我们的志愿服务一定要高质量,一定要对接受众需求,这样才能凸现党员的先锋形象。”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柯军对记者说。“一室一网一中心”通过系统服务平台促成供需双方的交流和互动,既有利于增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也提高了党员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2014年6月,温岭开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活动,通过社区征集到困难群众的“微心愿”近500个,并在党员志愿网上公布,由各机关在职党员自行上线认领,截至目前已帮扶420多人达成了“心愿”。

  为高龄老党员完成第一次过生日的愿望,为环卫之家的小姑娘上一堂音乐课,为贫困尿毒症患者申领大病补助,为80岁退伍军人收齐历届党章……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汇聚成一股股爱的暖流。

  党员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以往“党员想服务找不到对象,群众要服务找不到党员”的尴尬局面,初步形成了群众有需求、党员有呼应的良好氛围。正如有的群众所说的:越来越发现,原来党员就在身边。

  亲密的鱼水关系

  “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党员蒋驰斌这样说。蒋驰斌是太平街道东辉社区党总支书记,在她的带领下,从事志愿服务的东辉社区党员人数节节攀升。

  在整个温岭,注册党员志愿者已近2万名,建成市、镇、村三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626支。“一室一网一中心”打开了一扇温情之窗,让更多的党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在奉献付出中找到了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使党员的身份意识得到加强。”党员志愿者名医工作室的领衔人李正祥如是说。在城市和乡村,很多无职党员也开始意识到服务群众是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无职无位,也应有责有为。

  “服务中心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弘扬社会新风”,是温岭广大党员志愿者的服务原则。无论是在农村、社区、学校,还是在助发展、帮民困、送温暖活动中,到处活跃着党员志愿者的身影。

  “有这么多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助贫济困的党员,我们真的很感动!”太平街道南屏社区的孙珊花老人这样说。他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