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IT+公益 下一个“风口”?

2016年09月01日 08:54:26 浏览量: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崔宁宁

  公益组织内部管理症结待破

  借助互联网,公益事业已经步入快车道。8月24日,民政部公开了腾讯公益、轻松筹等13个首批互联网众筹平台,这意味着未来互联网募捐将进入规范管理轨道。

  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技术总监刘永亮介绍,公益事业目前存在有几大瓶颈,首先是公益组织在中国起步较晚、规模小、分散,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打破了资源配置和信息不对等的瓶颈。

  不过,就目前而言,互联网募捐向上开拓的空间极大。在峰会现场,阿里巴巴集团社会责任专家明宏伟在分享案例时介绍,中国社会捐赠总额占GDP的比值是0.16%,欧美国家社会捐赠占GDP值在1%~2%,差距比较明显。而2015年财年阿里巴巴零售交易总额达到了3万亿元,如果将此当做电子商务平台产生的GDP,按照0.16%的比例,应产生48亿元网络捐赠数额,但实际情况是2015年所有网络捐赠平台总额大概是10亿元,这个比例只有0.03%。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难题出现在公益组织内部管理上。据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公益慈善信息透明度调研报告,国内公益慈善组织的财务信息透明度最差。刘永亮说,“如果借助互联网平台,所有的报销流程和项目都能通过系统来管理,不仅提升了执行效率,更增加了透明度,以便于公众监督”。

  账目不清机器太贵 IT技术对症下药

  针对公益事业目前存在的“痛点”,技术人员正在尝试对症下药,并付诸诸实践。

  在公众最为关心的公益组织账目不清的问题上,白皮书记载了个人记账应用“随手记”的实践案例。

  “随手记”为公益组织搭建了“看得明白”记账平台,其包括针对公益组织的记账模块和针对捐赠人和公众的查账模块。借助该解决方案,公益组织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地记录每一笔公益收支的时间、项目、金额,并在随手记平台上自动生成公益账本,供捐赠者和公众下载查看。

  此外,在迎接互联网潮流中,公益组织多倾向于信息化改造,但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服务器及维护,参加峰会的腾讯、微软等多家专业人士认为并不可取。腾讯云技术总监黄希彤在分享中介绍,像腾讯云之类的云服务,对符合各级民政部门规定的公益组织免费提供云服务器、云数据库等一系列专业资源,大大节省了公益组织的IT硬件投入。如遇到网站访问“洪峰”时,仅仅只需要花十几元的运营成本。

  刘永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恩派也自己买服务器,一台服务器最便宜的是1万多元,放到机房托管每年也要1万元,而采用云服务的话,成本可下降70%。

  在采访中,黄希彤还提到了一个观点,IT+公益的创新探索,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思维的转变。他建议公益人士可以多学习积累互联网思维,

  “比如我们在微信里做个‘一起捐’的活动,利用每个用户的社交关系链,用个人的影响力号召用户的好友参与进来,这是比较典型的互联网思维。”黄希彤说。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