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八旬退休教师 17年助学20多名学生
助人是另一种育人
杭州八旬退休教师 17年助学20多名学生
2016年07月12日 16:00:13 浏览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吴佳蔚

一张50年代的写字台、一只白色的流浪猫、一柜子泛黄的书籍,几乎组成王慕桢晚年的全部。
1953年,为响应党的号召,19岁的王慕桢毅然放弃当医生的理想,投身教育事业,成为杭州高级中学一名数学老师,一干就是36年。而在退休后,她选择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发挥人民教师的职业余热——17年间资助20多名困难学生上学。
“助人也是一种育人。”王慕桢说,自己能为孩子们做的仅仅是不让希望的火光熄灭。
坚守讲台35载
培育500多名优秀学子
王慕桢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家中还有4个哥哥和1个姐姐。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作为国家发展基底的教育事业更是存在巨大缺口。为此,党和政府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出任教职,振兴教育。就读医专的王慕桢毕业时恰逢这股“支教”热潮。
“当时医专的老师和校领导再三挽留我,希望我顺从专业所学,当一名医生,但我觉得应该响应党的号召,去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王慕桢最终决定进入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深造,毕业后进入杭州高级中学担任数学老师。
执教的36年里,王慕桢共培养了500多名优秀学子,其中还诞生了一位院士、数十位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以及科研、医疗、政法、金融等行业的大批精英。
王慕桢所住的老房子不大,却有着一整面墙大小的书柜,里面整齐码放着老人与丈夫多年来收集的书籍。“有四大名著、毛泽东文选、郭沫若文集……我理科出身,但很喜欢文史类的书。”老人对每一本书都如数家珍,但她最珍贵的“藏品”还要属一本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每次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就是这股信仰支持我们去拼搏。”
在后辈眼中,今年82岁的王慕桢见证了国民教育前进的每一步,如同一部活着的中国教育发展史。而对王慕桢来说,自己所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将一名教师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给她的学生们,带领他们获取知识的力量。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