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百年笋帮的义利传承

2016年12月13日 14:33:37 浏览量: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陈金来 余秋莲

  “古镇越千年,地富人贤,宗祠庙宇聚神仙。画栋雕梁今犹在,竹巷桥边。干笋入生鲜,商贾趋前,公平石上立威权。浙沪湘琼销海外,帮栈迁天。”

  福建省永安市盛产闽笋。其下辖的贡川镇作为水运要道,自古就是闽笋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百年间,不知有多少闽笋从这里销往海内外。

  一边是金黄灿灿的闽笋,一边是兴致勃勃的笋农笋商,从街头到街尾,一片欣欣向荣。走在贡川笋市,热闹的买卖场景吸引了笔者的目光。“这里的笋质量上乘,笋干置入生鲜,味美去脂,深受欢迎。来这里收购,我不用有任何顾虑。”“笋农和笋商都很厚道,我很放心!”来往的客商赞不绝口。

  丹霞石板——难以磨灭的义利信条

  穿过笋市,沿着沙溪河,踏上青石板,在斑斑驳驳、古香古色的贡川镇进士巷里,笔者见到了见证昔日贡川繁荣的“老人”——筍(笋)帮公栈。只见公栈大厅的地面中央镶着一块丹霞石板。石板长约三尺,宽两尺。

  “以前,每次开市前,笋帮商会的会长就会双脚踏到公平石上,向笋农、笋商公布当年各个等级的笋价,以示买卖公平,明码标价。”永安市博物馆馆长张承忠说。

  相传,明末清初,贡川“猫儿笋”大丰收。笋农们将它采集后采取水煮、日晒等工艺,制作成为易于储存的笋干,招来八方客商前来采购。后来,由于外地客商肆意哄抬笋价,致使当地市场混乱,笋商、笋农纷纷陷入困境。贡川有名的笋商杨宫与严季平带领当地笋商集资,成立“笋帮商会”,筹建“笋帮公栈”作为交易集中地。一来,笋农拥有了统一的卖笋平台,二来,笋商收购也不用担心被欺诈。一传十,十传百,笋帮公栈成了远近闻名的公平交易之地。而这块丹霞石板也被笋商、笋农称为“公平石”。

  “公平交易,诚者善心。这公平石,可以说是笋帮公平交易的一个象征、一个物证、一个缩影。”张承忠说。

  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丹霞石板逐渐被磨去棱角,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义利观却一直传承下来。如今,只要一提起贡川,远近的笋商、笋农都会竖起大拇指。“公平交易”的信条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位乡民,也成为当地人教育子女的“乡规民约”。

  闽笋填海——无私无畏的家国情怀

  在笋帮公栈门厅的匾额上,“正直无私”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条宗旨贯穿着笋帮人民的昨天和今天。”透过历史的烟云,张承忠把笋商着眼天下的抱负以及无私无畏的家国情怀娓娓道来。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东南沿海惨遭日军铁蹄蹂躏。为阻止日船入港,政府决定采取“闽笋填海”的方式搅缠轮船。“抗日救国,折了老本也在所不惜!”以陈常兴为首的笋商振臂高呼。一呼百应,几十万斤的闽笋干投放下海。前来试探的日本快艇,在布笋区被纠缠住螺旋桨,日本军队一时间惊骇如无头苍蝇,不敢前来。

责任编辑:贾歆琰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