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人民是“重生亲父母”

——红军游击队在油山
2016年10月08日 11:50:48 浏览量: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淦季轩

  江西省信丰县油山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之一,一度是中央分局所在地。1935年春,项英、陈毅等领导人率领部分留守红军和地方武装从中央苏区突围到以信丰油山地区为中心的赣粤边区,直接领导和指挥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援,红军游击队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游击战争就不能坚持。陈毅后来回忆说:“没有人民的积极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团结,要想坚持下来是不可能的。”

  一

  国民党军队得知陈毅等人到达信丰油山的消息后,加紧搜山,采取烧山、移民、封坑、包围、“兜剿”等手段,妄图消灭红军游击队。红军和游击队住的是草棚,吃的是山果野菜,穿的是破衣烂衫。“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这是陈毅1936年春在油山滴水垄写的《赣南游击词》中的诗句。它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艰难困苦。

  1936年1月下旬至2月,赣粤边区出现罕见的大雪封山。游击队的粮食断绝,只能靠摘野果、采野菜、剥竹笋充饥。面对红军游击队的困境,信丰地下党员组织群众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开禁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转交给游击队。陈毅等在信丰油山滴水垄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红军战士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夺取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正如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所说:“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二

  红军处处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1936年6月,两广事变发生后,赣粤边区形势稍微缓和,陈毅等在油山潭塘坑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油山地下党员李绍仁得知项英喜欢吃当地老表自制的豆腐乳,就经常送一些来。次数多了,项英关切地问:“豆腐乳是从哪里弄来的?花了多少钱?”李绍仁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豆腐乳这东西,山里群众家家户户都有。过年的时候做,又好保存,可以一年吃到头。给你们的这一点,都是群众真心实意送的,不必花钱。”项英听了,严肃地说:“不要钱,那我以后就不吃这豆腐乳了。”

  有一天,油山游击队没收了土豪的一头牛。红军负责同志知道后,及时指示:“你们了解一下,看附近群众耕田缺不缺牛,如果缺,就把牛送给群众。”游击队到驻地附近了解情况后,向负责同志反映,目前群众不缺牛,建议把这头牛杀掉,改善一下生活。经研究一致认为,牛可以杀,但要有福大家享,游击队吃一半,群众吃一半。坑村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牛肉。

  三

  1935年夏,油山游击队李绍炳率两名队员去信丰油山上乐村召开反“清剿”斗争会议。这天黄昏时分,李绍炳一行正在村里开会,反动地主林新球带着敌人悄悄包围了会场……

  此时,村里一个名叫朱乙妹的妇女,背着三岁的小女儿,去后山挑水浇菜。突然发现了敌人,她把水桶一丢,转身往回跑:“白狗子来了!白狗子来了!”李绍炳和两名游击队员听到喊声,果断从屋后门上山撤出。

  林新球将全村人集中在村前的草坪上,威逼大家交出通“匪”的人,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林新球暴跳如雷地威胁:“如再不交出来,就吊死、打死你们!”但群众仍是默不作声。

  敌人恼羞成怒,正要把两个60多岁的老大爷吊起来时 ,朱乙妹大喝一声:“刚才是我喊的,与两位老大爷无关。”

  敌人立即用刺刀指着朱乙妹:“你这‘土匪’婆把‘土匪’藏到哪里去了?”

  “你们才是杀人放火的土匪!游击队是好人,你们休想抓到他们!”朱乙妹义正词严反驳。

  “快把她绑起来!”林新球哇哇大叫。

  “不用绑,我跟你们去!”朱乙妹神态自若,转身把背上的小女儿抱了下来,走到婆婆面前,跪倒在地,叩了个头:“婆婆,我对不起您老人家,您自己保重身体,我先走了!”说完,把脸转过来,默默地向草坪上的乡亲们扫了一眼,似乎在说:“乡亲们,不要为我难过,为了保护红军游击队,我死也心甘情愿啊!”

  朱乙妹为了保护红军,保护群众,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永远铭记在群众和红军游击队的心中。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