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曲艺传清风

2016年12月16日 14:30:38 浏览量: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刘同华

  包公的故事,历来传唱可谓多矣,无论官场,还是坊间均有流传。“包公”已经成为中国雅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雅可以登庙堂之高,筑国之干城;俗足以播江湖之远,养民心所向。包公留下的诗篇不多,较为人熟知的是这首《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首诗写得正如合肥包公祠中的匾额“色正芒寒”,凌厉顿挫、风骨铮铮。色正芒寒的黑面包公,能够历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与中国传统艺术传播和乡间文化流布有很大关系。比如戏曲,几乎所有剧种中都有包公戏,京剧花脸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响遏行云。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方式也在变化,但是对于真善美正能量的欣赏和期待,是历来不变的。怎样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能量,让中华文化的黄钟大吕被群众普遍接受,而又不低俗庸俗媚俗,进而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奔前程的伟大力量,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以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考虑和实践的事情。

  我们党对文艺工作历来高度重视。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各个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弘扬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统领下,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弘扬清风正气,为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软实力,是一项政治工作。

  近日,清风颂——“包公杯”反腐倡廉优秀曲艺作品汇报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本次汇报演出是在安徽省纪委、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下,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合肥市纪委、合肥市委宣传部共同承办。“包公杯”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一直在探索运用曲艺形式传播廉洁文化,更好地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让清风正气沁人心脾。此次晋京汇报演出的节目主要从第一至四届“包公杯”获奖作品中选出。整台演出展现了“鞭挞”“颂扬”“和畅”三个层面,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曲艺是我们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综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作为说唱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曲艺素来就有讽世传统。《国语·周语》云:“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颂,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悖。”这里面提到的“献曲”“赋颂”“传语”等,其实可以说包含今天我们所讲的“曲艺”成分。诗总六义,而风冠其首,六义就是风雅颂赋比兴。风,有采风之义,如《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也就是朝廷听政,要依赖多种方式深入民间、采其风声,才能观风俗、正王化。按照前面《国语》所言,曲艺被赋予了这种采风功能,也正是以其喜闻乐见接地气、雅俗共赏不媚俗的艺术风格,赢得了普遍欢迎。尤其是传播政令、教化人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沟通官方和民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这个文化,既有黄钟大吕,也有民歌民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万民,托举起了中华文化的大纛(dào)。1925年,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个要求,对一切艺术形式和文艺工作者是一样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

责任编辑:贾歆琰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