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宁波:传承祖训家规 修身齐家涵养优良作风

2016年11月25日 10:18:01 浏览量: 来源:浙江省纪委监察厅 作者:宁波市纪委

  “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纪委全会上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风,往往是励志勉学、修身处世,乃至为官理政的重要精神基石。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政风清。廉洁家风已成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宁波市家风家训文化源远流长,王阳明家训、十七房郑氏家训、半浦村郑氏家训、屠氏《宗约》……淳美家风滋养着宁波这块土地,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庭美德,营造崇廉向善的社会氛围和政治生态,宁波市纪委始终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家风家训建设活动。

  近日,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廉洁家风建设的通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自觉传承家规家训,自觉增强廉洁意识,以廉洁家风促党风政风、正民风社风。

  传世家风源远流长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一代大儒王阳明把祖辈对自己的教育和自身的哲学思想相结合,通过一封封家书对后代子孙谆谆教诲,句句箴言,犹在耳畔,日久弥新。

  王阳明的一生,是一代大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三不朽”的一生。他主张“蒙以养正,良知传家”,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训的重中之重。在姚江王氏后裔编撰的这份族谱当中,详细记录了这个家族的祖箴规范:孝父母、教子孙、端心术、务本业……三字为题,共12条,千余文字,被后人称之为王氏家规“三字十二条”,集中体现了族中先贤对后裔子孙的垂诫与训示。如今,重孝悌、勤读书、致良知、做良士的家规“三字经”代代相传,已成为这个家族安身立命的旨要与规范。

  去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推出了余姚王阳明·姚江王氏家规专题。在全国浩若烟海的传统家训中,王阳明家训的地位可见一斑。

  家风是超越了时空的依依血脉,对内,它刻画了一个家族的肖像,每个后代子孙都可以在肖像中找到自己面貌的归属;对外,它提供了一把解码一个家族特征的钥匙,外人通过它来认知一个家族的特征和秉性。除了余姚王阳明,我市还有诸多家族世代延续着家训的精髓。

  慈溪一个小村庄,名为孙家境,地处慈溪市横河镇,因卜居于此的孙氏宗族而得名。孙家境孙氏家族在明代中晚期尤为显赫,素有“一门三孝子,五代九尚书”之说,不但居官多,官阶显赫,且以忠孝、政事、风节、文章称誉天下。孙氏家族能取得如此成就,与《孙氏家训》对族人的教导密不可分,族中也逐渐形成了“出为忠臣,入为孝子”的高尚家风。

  前不久,央视一套讲述家族传承故事的《我有传家宝》栏目走进孙家境,“孙氏家训”的故事不久将与全国观众见面。

  “百年宁波帮,梦里十七房”的镇海郑氏十七房是“宁波帮”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晚清最大的全盛民信局创办人郑景丰、“老凤祥”创始人郑熙、英雄墨水肇始者郑尊法等一批批商业巨子。商脉不断的缘由全都凝练在“崇商尊儒、明礼诚信、乐善好施、慈孝睦邻”这十六字家训里。时至今日,每年冬至,十七房郑氏都会举行祭祖仪式,重温家训。

  2015年12月10日,当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在瑞典领奖之时,不少市民晒出其父母两族的家训———“立德树人、立身处世、治家持业”。珍藏在天一阁的《甬上屠氏家谱》续定宗约里这样记录:“凡人性情刚愎,礼貌粗疏,皆因不读书之故。吾族城郊各有校学,为父兄者当令其子弟及时入学,上之足以讲求礼义,次之亦得稍通文墨。”勤学善思的家训家规,对屠家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文化的繁荣,靠的是文脉的传承。望族的赓续,靠的是家风的熏染。宁波市纪委深入研究、挖掘王阳明等历史人物和天一阁藏书中的廉洁元素,整理、传播宁波廉洁故事,开展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核心价值观研究,研究提出了“忠、清、信、戒、公、正、责、效”社会主义廉政文化观,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