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巡查单位如何"体检"?温州巡查组有绝活
被巡查单位如何"体检"?温州巡查组有绝活
2016年06月17日 08:02:23 浏览量: 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作者:潘贤群 谢树华
作风巡查就如给市直单位做一次"全面体检",巡查组好比"体检医生",他们主要职责就是发现问题。
巡查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难的苦差。巡查组进驻温州市直单位后运用什么手段进行"体检"?如何挖病灶、查病根?温都记者为你揭开幕后鲜为人知的细节。
巡查前做足"功课"
巡查前,巡查组会备足"弹药",做足"功课"。市直单位作风巡查第一组出发前给被巡查单位发去一份材料清单,涉及25个方面的内容,材料要求很细,像食堂经费等都囊括在内。
这是"巡前准备"的重要一环。第一巡查组组长阮云富说,尽可能地多收集涉及巡查对象的问题线索,这样在"体检"中才能精准地查找问题。
"望闻问切"是第一巡查组总结出的一套巡查绝活。"望"就是查阅各种材料;"闻"就是接听巡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问"就是找干部谈话,集中开座谈会;"切"就是查找核实问题。
第一巡查组工作人员说,查阅材料并不仅仅是简单看材料,他们在核查被巡查单位有关企业机器换人专项补贴资金发放问题时,特意到企业车间查看机器设备,核对采购机器的发票,当时一企业购买设备的发票一时拿不出,企业主脸色都变了,好在那张发票最终被找到。
阮云富说,巡查中,被巡查单位比较配合,需要查阅资料、找人谈话,都会及时提供和安排。当然,他们的巡查不会干扰被巡查单位的正常工作。
蹲点三天发现不少问题
进驻市直单位巡查的"主力军"是市纪委派驻各单位的纪检组,每个巡查组由5名纪检干部组成。出征前,市纪委对抽调过来的巡查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查资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没有一定专业知识可能连一些报表都会看不懂。第二巡查组里的每个人都有专长,有精通财务的查账专家,有谙熟侦破技能的高手,有文字材料功底极强的能手,因此巡查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一般情况下,巡查组在每家被巡查单位的时间是一个月左右,巡查范围不仅仅是本部机关,还会延伸至下属单位。第二巡查组在巡查中发现有关问题后,在被巡查单位一下属单位蹲点查了三天,又浮出不少问题。
一些问题
都是谈话谈出来的
谈话是一门艺术。巡查组发现的问题很多都是谈出来的。
这次巡查的重点对象是领导班子成员、权力比较集中的重要中层岗位,以及十八大后还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所以,巡查组要求被巡查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每人必谈。
市直单位第三巡查组组长邹跃新说,被巡查单位会设置专门的巡查办公室,一般谈话就在这间办公室里进行,不是"三对一",就是"二对一"。现场还要做记录,接受谈话的人有时会比较拘谨,有时谈话也难深入。因此,他想了一个辅助的办法,休息时间到巡查对象办公室串门聊天,气氛轻松往往能聊出一些问题。
谈话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人,第四巡查组进驻市国资委后,为全面客观的掌握情况,对市国资委全体干部职工100多人一一谈话,前后持续了一个月。
第四巡查组组长李国听说,谈话需要技巧,谈话内容要交叉验证,不断补充核实,一些问题都是从某一次谈话中初现端倪,再经多轮谈话后逐渐明了。第六巡查组还专门制定了《被巡查单位面上个别谈话口径》、《谈话人员须知》,对谈话口径、方法做了明确要求。该巡查组有关负责人说,他们要求工作人员在谈话中注重艺术、敏锐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进驻温州生态园管委会前两周,累计谈话62人次,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40余条。
4家被巡查单位
同步推进巡查
这一轮巡查的24家被巡查单位分为六个片区,每个巡查组负责四家单位,一般的做法是逐个巡查。第五巡查组则改变了巡查方式,他们对四个被巡查单位同步推进巡查。
"齐头并进的方式不仅延长了巡查时限,更拓展了巡查深度,发动干部职工、收集线索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沉下去可能会收获更多线索。"第五巡查组负责人说,轮流巡查每家单位平均时间不足一个月,同步开展能有更充裕的时间收集、核查问题线索。
3月28日开始,第五巡查组用了三天时间对四家被巡查单位进行部署和动员,同时在动员会上宣布对各单位的巡查时间。巡查组于4月5日对四家被巡查单位实现全面进点进驻。
在线索收集过程中,第五巡查组除了常规性的方式外,还有针对性地走访审计、财税、工商、法院等有关部门,采取多样化的线索收集方式。为掌握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等违纪线索,巡查组向全市200多名交通系统服务对象发放《告交通施工企业书》和《温州市交通建设领域作风巡查调查问卷》,收集到不少有价值的线索。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