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中看问责条例
从《西游记》中看问责条例
2016年11月05日 11:03:04 浏览量: 来源:清廉乐清 作者:霍晓阳
但凡中国人,都知道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等5人组成团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从人物特点分析,唐僧团队里,沙僧和白龙马应该是老黄牛型干部,而孙悟空就属于狮子型干部(虽然他是一只猴子),野性十足、本领高强、斩妖除怪、斗志顽强,但不懂章法、我行我素,行为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知道孙悟空除了会七十二变,手握金箍棒之外,头上还戴了紧箍咒。可以认为“紧箍咒”使孙悟空头痛难忍,却是规范孙悟空行为,并使之符合佛家行为准则的强制规范与规章制度。“紧箍咒”的作用,就是在灌输佛家理念的前提下,辅以相关的约束,因而有着深刻的哲理性与现实意义。
《中共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出台,相当于给广大党员干部戴上了“紧箍咒”。从问责条例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看,其不仅明确了问责主体、问责对象,同时也具体化了6种问责情形,还有7种可以相互综合使用的问责方式。可以说,这囊括与兼顾了当下党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党员干部庸懒散和不作为等问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并不意味着其就会主动遵守规则,不再胡为乱来。孙悟空是在反复受到唐僧的教诲,在痛苦中不断学习并归返正路的。当他对佛家的行为、规范已经习惯,并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心中的法则,行为不再需要外来的强制约束并“修成正果”的时候,紧箍咒的强制性约束作用就不再有意义。因为,他已经可以用自己的理念去指导自己与别人,这个时候,“紧箍咒”已不再是那个带给他无比痛苦的紧箍咒,或许只是他头上的一件装饰品,又或是他心中的一杆秤。
同理,有了问责条例后,要想让一些不作为的党组织真正发挥为民服务职能,要想让一些党员干部戒除胡作非为甚至违法乱来的、不守规则的“猴性”,一方面,我们还需要从严落实问责条例,做到坚决依法行事、依法惩罚,将相关问责制作为从严治党的利器,坚决落实到位。至少要做到该问责的一律问责,该严惩的绝不轻饶。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促使每一位党员能够以党章为镜,争做合格党员,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导自己和别人。
没有“紧箍咒”的约束,孙悟空难改野性,没有“紧箍咒”的引导,孙悟空也难以成佛。同样,没有党的纪律约束,个别党员难抑心头贪念,没有党的纪律引导,党的干部也将难以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因此,学习党的问责条例,不仅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外化于行,更需要内化于心,时刻勒紧内心的紧箍咒!
我们要相信这样一句话:“规矩是为不遵守规矩的人拟定的”。不管党内监管机制多么严密,对违规的惩罚多么严重,对日常工作要求多么严苛,只要我们能够严于律己,为自己划定行为红线,不超越“禁区”一步,首先将违规想法扼杀在行动之前,那么,惩罚就一定会远离你的工作与生活。面对“问责条例”,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不是违规后的严重后果,而是要首先学会控制行为,把问责条例当成警钟,让警钟长鸣,使自己成为一个“懂规矩”“守规矩”的人。
责任编辑:余建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