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为理解中国反腐提供深度和角度

2016年08月19日 16:13:16 浏览量: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贾亮

  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是最大的政治。反腐败是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战。十八大以来,中央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国上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反腐大戏”,落马贪官数量和级别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当前中国反腐败需要实践推进,更需要理论提升,进而实现反腐败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如何理解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特色?如何认识中国反腐败的政治动因和发展意义?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国反腐事业?这些问题都是庄德水新著《反腐新常态》所关注的重点。

  本书作者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坚持宽广的理论视角和严肃的学术思路,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提出自己的独特思考和观点。本书认为中国反腐正走向新常态。这个反腐新常态何以为“新”,何以持续下去呢?本书勾勒出中国反腐新常态的基本内容、实践框架和发展方向。反腐新常态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正风肃纪、打虎灭蝇,刷新反腐数据,而在于改变原有的权力结构、利益格局和政治生态,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辟新路。也只有改变原有的权力结构、利益格局和政治生态,才能让反腐真正进入一个新常态,体现“新”的特质,保持“常”的潜质。反腐新常态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能否实质性地改变原有的权力结构、利益格局和政治生态。革新权力结构、调整利益格局和重构政治生态是一个统一整体。

  法治思维是一种现代价值观,代表着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的理念转变,要求以合法性为逻辑起点,运用法治精神、原则和规范等对各类腐败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反对腐败。本书强调法治反腐的重要性,认为反腐败是法治精神的内在要求,认同法治精神,即认同其所蕴含的民主权利、权力制约和公平正义,让这些基本价值成为反腐败及其立法的本质追求。提倡依法治国,必须把法治反腐融入国家治理过程,依靠法治手段解决腐败问题。这不仅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更表达了政治期待。法治方式是一种现代理性观,代表着制度设计、程序适用和原则遵循的方向,要求以责任性和有效性为逻辑起点,坚持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治规范,运用法定的制度、程序、措施和机制处理各类腐败问题。与此相适应,本书强调权力监督与制约的现实性,分析了不同领域的反腐策略,包括国企管理、文艺管理、高校管理、干部管理、基层管理等诸多领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

  在反腐成效面前,《反腐新常态》一书提醒大家要保持政治清醒和心态冷静,官场沉疴多年,需要治理腐败存量,因此不能抱以一种过急过高的心态。中国反腐败正处于深水期,在这一特殊阶段,反腐越向前推进,遇到的体制阻碍、利益阻力和政治考验将越大,也越需要更强的反腐决心、更新的反腐策略、更大的反腐力度。面对过去的反腐成果,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腐败问题在一些领域和部门仍呈易发多发态势,稍一放松,原有腐败问题就会死灰复燃,甚至愈演愈烈。相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全面从严治党仅仅是开了个头,任重而道远。反腐不是微观层面的修修补补,而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不是临时性的“救火”措施,而是长远性的推进战略。

  反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腐败并非我国特有,当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消除这个社会毒瘤,包括世界上那些被公认的“清廉国家”。我们要理性地看到,腐败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反腐有其内在的工作规律,也容不得任何急躁和狂想,需要踏踏实实的工作支持。随着改革发展的推进,一些深层次的腐败问题还会暴露出来,甚至会以新的形式和面目出现,但这些问题都不应让我们对反腐失去决心和信心。我国反腐模式正从传统反腐向法治反腐转变,反腐策略正从零散型的应急反腐向整体型的系统反腐转化,我国反腐败将更加重视法治的重要性。这些转化,既是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前瞻性战略选择。

  毋庸置疑,反腐败正在改变和影响中国,也正在改变和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反腐败所决定的,不仅仅是中国政治生活本身,而且是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正因为此,该书既适合于廉政理论研究者和纪检监察实践工作者,也适合于所有关注中国反腐进程的普通社会公众。

责任编辑:贾歆琰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