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人文海宁的发展密钥

2024年06月24日 15:47:26 来源: 浙江文化产业 作者: 嘉文轩

一方长桌,几尺幕布,三五个“皮囡囡”演绎海宁故事……在嘉兴海宁南关厢皮影戏演艺中心,看一场原汁原味的海宁皮影是许多人了解海宁的第一站。

图片

海宁市景

光影如梦,照见古今。800多年前的南宋,皮影由北方传入这片水乡,“北调”演变为“南腔”的故事,见证了海宁人文经济的厚积成势。由古至今,海宁人文经济的发展史,也正像这三尺红台,藏着道不尽的古今多少事,静待着娓娓道来。

现在,就从这一台皮影戏说起,一起看人文海宁的昨天今天明天,解锁这座城市人文经济的发展密钥。

千年回眸,宋韵铸魂

海宁文化,是浸染于江南宋韵之中成长起来的。

宋以前,生活在海宁的人以耕田种地、打渔卖盐为主业,文化相对薄弱。随着宋室南渡,海宁一跃成为京畿重地,大批世家大族、士人文人南迁至此,为海宁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正是在这段时期,皮影同海宁本地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相融合,渐渐发展为如今的海宁皮影。

戏台之外,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北人南迁文化史。因乾隆南巡而得名的盐官安澜园,前身本是南宋安化郡王王沆的故园;祖籍开封的海宁第一位状元张九成,开启了海宁科甲连第、文风大盛的璀璨篇章……当如今的海宁人回首历史,在丰厚的名人文化矿藏中细细求索,总能找到源流之中的点点宋韵。

因人而兴,也因物而活。硖石,如今获评国家级非遗的硖石灯彩,曾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进临安展出的贡品,传承发展至今,灯彩文化已成为海宁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东山,始建于东晋的八福塔,因宋代智标和尚的募化重建得名智标塔,又经历过数次毁坏、重建,如今仍是海宁重要地标……无论有形或无形,它们渐渐充实着海宁底蕴,让城市仿佛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散发文化魅力。

宋韵铸魂,自历史中缓缓现出身形,人文海宁的昨天尽显文人风骨,托起海宁的今天、明天,走向更远的未来。

图片

海宁硖石灯彩

钱江弄潮,以文塑城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海宁曾和许多城市一样,有过文化要素“何处容身”的疑问。在加快脚步的过程中,当人文要素如潮般涌入,焕发新生机,潮城海宁卷起了今天的新浪潮。

吹动时尚的风向。从上个世纪从无到有培育起皮革产业,到如今国潮面料、国潮服饰等时尚新品异军突起,将皮革、经编、家纺、服装、袜业五根手指攥指成拳,海宁追求时尚之潮的进程中,从不吝啬给更多的创意以容身之处。

“中国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温陈华在海宁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各类扶持帮助下,做到单品直播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海宁新材料企业积极同国内外运动品牌合作,产品成功入选巴黎奥运会运动服面料;海宁纺织企业依靠产学研融合发展,在国潮服饰领域快速抓住“马面裙”等风口,实现产值提升。

图片

炼铠甲胄

造梦在光影之间。最近几年,当海宁人走进影院,经常能在电影制作名单中看到海宁公司的名字。小城发展起影视文化大产业,海宁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和周到的服务。

2012年,海宁正式成立全国唯一一个定位于国际影视合作的国家级实验区基地——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目前海影基地已入驻影视企业近600家,累计完成产值超200亿,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在国内外电影市场获得国家五个一精品工程、伦敦东亚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鹰奖等荣誉,在全新的赛道中亮出了海宁文化的“金名片”。

文旅“爆款”带流量。在海宁,以人文要素为特色,通过特色引领实现产业融合、业态更新,已成为一股潮流。倚靠钱塘江,丁桥大胆地尝试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消费和人才聚集模式,瞄准“打卡经济”“氛围经济”赛道打造“深蓝潮计划”,让一座礼堂、一杯咖啡成为长三角网红打卡新地标;海洲街道也在文创的年轻态上下足功夫,通过推出社区city walk等活动,让散落于街头巷尾的各类年轻消费业态在同一主题下聚成一团火,不仅吸引了青年群体消费,营造了青年友好型的城市氛围,还聚起了一群青年创业者在此大展拳脚,打造更多网红店和流量爆款。

图片

端午龙舟赛

薪火相传,解锁未来

今年是金庸诞辰百年,当关于“武侠是否已经退潮”的讨论愈演愈烈,在海宁举办的金庸百年纪念展等系列活动,仍然用直观的热度印证着人文经济发展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影响力。关于人文海宁未来的一张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以人文特质涵养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质和文化特色。对于海宁人而言,“猛进如潮”是城市精神的核心,而一代代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就的海宁名人,是海宁精神的践行者和引路人。眼下,海宁正逐步凝练名人文化,打造名人IP链条。未来,更多类似“徐志摩诗歌节”“金庸百年论坛”的IP将成为海宁人向内凝聚文化认同,提升软实力、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以文化内核赋能消费场景。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为消费场景提供定制化升级,这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海宁人注重历史文化空间的改造更新,不断优化提升老城新业态,让南关厢、盐官景区等一批老城提档升级,在修旧如旧的传承保护中开发出新业态;通过引入专业策划团队,开拓人民日报旗下的品牌书店人民文创书店等文创业态。未来,更多“引流”“赋能”和动力培育的尝试将在此类文旅消费环境中得到验证,解锁更多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消费新场景。

图片

皮革城全景


(图源:海宁市海洲街道)

责任编辑: 张嘉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