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山村画出山水妙境

2024年05月28日 16:09:04 来源: 浙江文化产业 作者: 之文轩

不经意间,一抹红色映入眼帘。蜿蜒的柏油马路边,红色游步道如同丝带挂在大地上。抬头看去,只见白墙黑瓦已历历在目,这里便是湖州市吴兴区妙山村。

在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庄中,传统文化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描绘出一幅令人陶醉的田园画卷。

循着陆羽的足迹,我们来到霞幕山脚,走进妙山村,走进已经发生和正在继续发生的“妙山故事”。

初入妙山 

妙山村地处霞幕山南麓,是一个与禅茶文化有着深厚渊源的乡村。

在这里,“霞幕北飞”的故事家喻户晓。元朝时期高丽国佛教太古宗创始人太古普愚,慕名前来参谒在此修禅的临济宗第十九世石屋清珙,拜师求法传道,并将临济宗法脉带回高丽发扬光大。

行走在妙山村中,满眼不再单单只是绿色,黄色的花朵、白色的帐篷、红色的风车、古朴的石桥、潺潺的流水,时不时掠过天空的白鹭,恍若人间仙境。

图片

西塞山美术馆

宽敞整洁的村委广场上,茶禅一味纪念亭与纪念馆相对而立,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妙山村禅茶文化的源远流长。错落有致的农村楼院中,精致的西塞山美术馆点缀其间,整个村庄俨然是一座景色宜人的公园。

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我们便来到隐逸在山谷中的清幽之地,福源禅寺遗址。耳边佛音萦绕,仿佛石屋清珙与太古普愚二人正对坐诵经,论佛探理。山头间,辛劳的妙山村民开垦连片茶园,清明前后,茶农身背茶篓,弯腰采茶,新茶飘香。

图片

陆羽古道

抬头遥望,茂竹遮天,回转蜿蜒的“陆羽古道”直通山顶。千年古道经历盛世繁华,在岁月蹉跎中更添几分沧桑。低头俯瞰,霞幕山流淌泉水,在山脚汇成霞幕山水库。潺潺溪水淌过村庄,滋养着代代妙山村民。

霞幕山谷间,陆羽古道旁。一座座依山而建的坡地建筑藏匿在竹海茶园中。慧心谷作为浙江省“坡地村镇”的建设试点,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点分散、低密度、小规模的形式,严苛的环保要求,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的理念。

图片

慧心谷

会意妙山

整洁美观、如诗如画的村庄,也曾历经困境。过去的妙山村贫弱困顿,集体经济薄弱,庄村环境杂乱。

黑夜渐暗思无辉, 一线曙光破黑云。乘着“千村示范、万村整顿”的东风,妙山村踏上蜕变之旅。山道修整一新、废弃水泥厂变餐厅、老旧谷仓变美术馆……

随着一次次微改造、精提升,村庄成果显现。特色精品村、宜居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我们不禁要问,妙山村用了何种妙招来完成自身的进阶?

产业落地生根。拓展乡村发展的深度,离不开产业加持的力度。依托霞幕山、妙西港的丰富自然资源,妙山村充分挖掘陆羽古道、茶禅文化等历史文脉,通过“筑巢引凤”招引了一批优质产业项目来此地扎根发芽,长期发展。

2015年以来,妙山村累计引进亿元以上旅游项目5个,总投资15余亿元。“网红酒店”长颈鹿庄园、精神焕发的西塞山前度假村、浑然一体的慧心谷等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图片

长颈鹿庄园

艺术薪火相传。虽然妙山村里的“乡村CEO”都不是专业科班出身,但是不少人边摸边学,村里组建专门学习力量,干成了许多“土专家”。村里先后投入20多万元打造非遗项目妙山旱船,培养非遗传承人,组建表演队伍。同时充分调动艺术家与村民的积极性,让艺术家变成村里的一员,并让百姓成为艺术家的好帮手、好伙伴。

收入蒸蒸日上。近些年来,文旅产业井喷式发展,也带火了妙山村的旅游。精品酒店、民宿、农家乐、旅游商品店铺等业态的开展,给村民实打实带来了收入。2019年,妙山村入股长颈鹿庄园,每年可得土地和经营收入分红。如今,妙山村实现了从2015年的“偏远穷山村”到2023年旅游业收入过亿元的转变,村民的付出得到了丰厚回报。

寻觅妙境

有人说,“自然+文化+绿色+创新”为主要元素的发展“交响乐”,让妙山村这个秉承绿色可持续、传承创新文化的小山村“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妙山村就像一面新时代的旗帜,是人文乡村建设的典范。探寻人文乡村妙境,“妙山故事”到底蕴含了哪些妙计?

图片

妙境茶禅文化博物馆

用好“特”字妙计,突显文化魅力。再好的风景,看多了也会腻。需要不断深挖“文化”这个富矿,推陈出新,不断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休闲体验。特别是关注本地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反复斟酌“文化”食谱,在丰富游客感官体验的同时,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来自省作协的倪平方特别关注妙山村乡土文化,尤其是方言、故事、家谱、民间文学的整理。他与妙山村村民、当地文学爱好者共同组成一支“文学爱好小团队”,对妙山村当地的乡土文化元素进行反复整理,编撰完成了《西塞山文刊》《妙西文踪》《霞幕北飞》等多部地方文史,为妙山村的文化事业发展增加“大餐”。

图片

非遗妙西“旱船舞”

学好“融”字妙计,迸发精彩生活。俗话说得好,快乐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外界的喧嚣,慢慢行走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感受身边的美景。让人与景深度融合,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才能破除当下同质化旅游的困局。

年猪文化节、西塞山采茶节、西塞山黄桃节、陆羽茶文化旅游节、乡村好声音……妙山村根据当地特色,打造了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并且大部分村民都参与到节日活动当中,游客能体验最真实、最好玩、最难忘的乡村旅游,不仅丰富妙山村村民的精神生活,让游客来了又来,来了还想来。

图片

乡村好声音

握好“网”字妙计,链接未来世界。许多乡村在现代化的洪流中,不断与外界疏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畅通的道路。倘若不跳出地域的限制,很有可能一直会是一个“孤岛”。近些年来,妙山村一直在和“路”较真。投资1.8亿元、整村道路提升、所有杆线下地、环村骑车道、沿线绿地整治,从原先的“乡村小道”,变成如今的“最美走廊”。

借着“最美走廊”,推动了妙山村与沿线其他乡村、吴兴区、湖州市乃至太湖周边地区共同发展。此外,妙山村还依托科技在云上建设“路网”,通过网上直播、线上线下打卡、社交媒体等方式,打造一个网络上的“数字乡村”。从建设路网,到拥抱互联网,实现乡村与未来世界相连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如今的妙山村,山青、水秀、人和、业兴,好一幅妙山、妙水、妙境的人文乡村画卷正向世人徐徐展开。

(图源:妙西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 张嘉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