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踪侠影”新袁村
“乡踪侠影”新袁村
2024年06月05日 11:36:40 来源: 浙江文化产业 作者: 之文轩
从杭州出发,沿着杭州湾环线高速驱车70余公里,穿行过一条林荫道,斑斓的光洒进车窗,带来一丝暖意,从窗缝飘进来的饭香味带着一点香醇和质朴,让人忍不住探头寻找这香味的踪迹。
这里是嘉兴海宁袁花镇新袁村,也是“大侠”金庸出生地。
新袁村格外宁静,而随处可见的“侠”字让人仿若走进了金庸笔下的江湖,脑海里不断闪出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画面,再当置身金庸故居门前,脑海中的电影谢幕,一股油然而生的瞻仰之情涌了出来。
1924年,金庸就出生在“查氏”这个书香世家。这里,留下了“大侠”的童年时光,求索的成长足迹,也传承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印记。少小离家老大回。金庸在离开家乡、定居香港28年后曾6次回到家乡,将侠义与柔情晕染在了这片土地。
新袁村
游子恋故园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所代表的14本著作,再加上一部《越女剑》,一共15部武侠巨著奠定了金庸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
而家乡的滋养,也在金庸的作品当中不断流露。
金庸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以海宁流传数百年的故事“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儿子”为主线展开,书中大量描述了与海宁相关的人和事,成为继冯柳堂《乾隆与海宁陈阁老》之后最成功的演绎者。
小说细节上也有如下描写,“陈家洛到得家门,忽然一呆,他祖居本名‘隅园’,这时原匾已除,换上了一个新匾,写着‘安澜园’三字,笔致圆柔,认得是乾隆御笔亲题。旧居之旁,又盖着一大片新屋,亭台楼阁,不计其数。心中一怔,跳进围墙。一进去便见到一座亭子,亭中有块大石碑。”
走进金庸旧居,大门往里正厅名为“澹远厅”,一副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相传为清代康熙帝亲题,也彰显了查氏一时的兴旺。
这种皇帝题匾、题诗,在金庸故居中随处可见,正是査氏家族曾亲身享受过的荣耀。
翻阅《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等作品,能读到家乡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也能读到“查继佐明史案”“查嗣庭文字狱”等家族旧事、民间传说。
走过故居书房,走进《文心侠骨赤子情》金庸的故事展厅。金庸从小就是一名优秀的学生,由于战乱,随校流亡,辗转千里,后来到香港,在香港这块特殊的土地上一手创办了《明报》,成为报业巨子。
在随后的17年中,他推出《天龙八部》等中长篇小说十五部三十六卷(计一千一百万字)。金庸小说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读者超亿万,世间罕见,金庸也赢得文坛巨匠的声誉。但在这位武侠泰斗的内心,故乡始终是他挂念的地方。
金庸曾说:“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有时回忆小时候在这里的生活,有些是很美丽的。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
远离故乡的游子,怀着赤子之心、家乡之情,对故乡的山、故土的水始终拳拳眷恋、念念不忘。
金庸故居
侠影在新袁
白墙黛瓦、翰墨书香,在金庸故居漫步,不仅是一场建筑美学之旅,更是一场武侠文化之旅。
这些年,故居环境不断优化,周围20亩荷塘碧叶连天,民居古韵悠然,尽显人文、生态之美。许多金庸迷专程到访此处,细读金庸的生平,寻觅刀光剑影、儿女情长的江湖传说。
千山万水隔不断赤子的返乡步伐。
1992年12月3日,金庸与夫人林乐怡回到袁花参观母校袁花镇中心小学,在他捐资创办的小学图书室挥毫题词:“重游母校,深感当年教诲恩德”。
袁花镇中心小学已有近150年的校史,离现在的金庸旧居约3公里,1870年建校时叫龙山讲舍,1902年更名为海宁州龙山学堂,金庸在1930年至1936年间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小学生涯。
今天的校园里,金庸的余晖仍在。
食堂前的广场被命名为“金庸文化广场”,广场的两旁分别坐落着一座取自《射雕英雄传》的试剑亭和一座取自《笑傲江湖》的正气轩,广场四周又竖立着十四个小栅栏,展示的正是金庸十四部小说的情节。
在学校金庸文化广场中央的巨石上,金庸先生当年的题词好像闪着光亮,在巨石背面,印有“龙山论剑”。巨石的旁边还设置了“一书一剑”两个雕塑,灵感来源于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寓意“文武双全”,也暗含对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的期许。
夕阳西下,金庸“大师兄”仍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心怀“侠义”的孩童,成为“为国为民”栋梁之材。
袁花镇中心小学
初春时节,夜幕下的新袁村凉气还未退去,而在“武侠路”一侧的袁花镇法治文化公园里,锻炼身体的村民特别精神。
法治文化与武侠文化在这座公园里相遇,既有法治文化宣教功能,又有武侠文化的趣味,而将这两种文化元素连接起来的,或许还是金庸。
金庸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学习,撰写过不少法律相关评论和论文,在法学界也有一定影响力,后来金庸成为香港基本法的立法者之一,在推动香港回归和“一国两制”的政策创制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目前,这座距离金庸故居不远处的公园,早已成为当地法治文化研学旅行点。
侠影绘新章
聚贤馆中人文荟萃,待贤坊里侠影飘逸,金鳞池畔曲桥卧波……眼下,新袁村正以金庸武侠文化为积淀,撬动人居环境、现代农业及文旅产业全面发展,蜕变成一个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产业兴旺的富饶村。
这里,游客往来不断,处处欣欣向荣,金庸的故事继续生动讲述着。
居在乡村新场景。新袁村是嘉兴市首批未来乡村创建村,武侠文化在“花溪人文体验组团”中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名人文化、乡贤文化、武侠文化融入这处“未来乡村场景”中相得益彰,共同构筑出新袁村未来共富特色新图景。
来到村里的“闲‘侠’时光”邻里中心综合服务区,古色古香的围墙尽显水乡韵味,这里乍看空间不大,仅由四个集装箱“堆积”而成,里面却别有洞天,游乐休闲和服务中尽显“武侠”特色。
置身服务区,未来乡村的升级版服务就像在家门口一样方便。
产自田园挖宝藏。采摘大棚内,来体验的游人络绎不绝;亲水平台上,人们纷纷停下脚步赏景拍照;动物之家中,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农艺空间里,有机种植展现着农业发展的智慧和艺术……新袁村这个名为“查爷爷有机农场”的地方,是由从这里走出去的查氏家族积极扶持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在这里,可以将吃喝玩乐一键“解锁”。
查爷爷有机农场始终遵循查氏家族“尊人重土、回归初心”的文化理念,把袁花镇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编写成农艺匠人的田园牧歌。
从原先的闲置土地,变身为如今的网红打卡点;从单一的农产品采摘、销售,衍生出旅游、餐饮、休闲、研学等多种业态基地,查爷爷有机农场的前行脚步从未停止。
游于武侠风景线。漫步在新袁村田园间,见垂柳拖丝,沉浸于拂境清幽;姹紫嫣红,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稻花飘香,别有一种赏心之境。
袁花镇神仙湖
这里依托金庸故居、查济民祖居等文化遗迹,精心扮靓了一条“花溪侠影”美丽乡村风景线,串珠成链,编织出乡野田园的斑斓韵调,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沿着这条风景线,游客们不仅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无限美好,还能感受到人文气质与农耕产值的共荣共生。
金庸笔下的浩然之气与侠义精神正从村庄的深处不断向外界蔓延,新袁村正成为人们眼中的“武侠理想村”。今年正逢金庸百年诞辰,新袁村将携着金庸那一缕悠远绵长的江南情谊,伴着当前人文乡村建设的声声擂鼓,在乡村振兴路上昂首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