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里村的青春力量

2024年06月05日 11:54:03 来源: 浙江文化产业 作者: 之文轩

已是江南最好的季节,步入湖州南浔的窑里村,白墙黑瓦的民居疏密错落,一方草木葳蕤,枝蔓轻摇。如烟似雾的微雨,与河面的绿波荡漾共同编织着一段诗意的世界。

在这里,清新的泥土味,浓郁的人情味,朴素的秩序感,天空中来来往往的云和水漾中的倒影,构成了窑里365天,天天不重样的动人画面。

图片

窑里村水岸边

在这里,一群青年以扎根大地的行走,乡土考察的视野,天马行空的创意,展开了一场经年累月的青年乡创行动,为这个水岸边的乡村创造出新的可能。

蝶变新生 

窑里村,这座位于善琏镇最南端的小村庄,坐落在杭嘉湖平原之上。这里的河港纵横交错,湖漾星罗棋布,将村域划分为众多大小不一的地块。自古以来,这里便以粮、桑、渔“三三制”闻名,物产丰饶。

图片

窑里村整村风貌

石板路、绿茵廊、小青瓦、大白墙,村内保存了大量年代久远的老房子,这些一砖一瓦均为村民亲手烧制,历经岁月洗礼,更显古朴韵味,窑里也因此而闻名。

尽管地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长三角中心地带,窑里村也曾面临过大多数乡村正面临的乡村空心化的问题:村里的年轻人为兼顾工作和子女教育,大多已搬离家乡,迁往周边大城市生活,留下来的房子渐渐闲置。

常见的场景是:一些阴凉微暗的堂屋里,仅有两三位老人在闲谈,回忆着村庄种桑养蚕的岁月。窑里村如同一位掉了队的老者,坚守着自己的历史与文化,等待着重赋新生。

然而,正如所有故事的转折点,一群怀揣创意与斗志的青年新农人来到了这里,窑里村的故事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借助美丽乡村样板片区建设、农文旅项目开发的东风,向上水漾窑里乡创团队依托窑里村千年古窑文化与丰富的人文资源,深挖“窑”的潜力,以文化产业引领乡村振兴,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到窑里村的整村运营之中,积极探索窑里村人文乡村建设新路径。

在经过长期深入的驻村调研之后,窑里村开始以“儿童友好艺术村”为定位,通过“青年参与,创意赋能”的方式,启动了整村的空间改造与产业培育。

为了使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窑里村将养猪大户的废弃猪棚改造成了窑文化馆。这座建筑保留了村庄传统老房子的风貌,废弃的黑瓦被重新利用,与陶器一起砌成一面照壁。馆内,那由800个陶罐组成的“千窑墙”和用1800块红砖搭建的“古窑历史遗址”成为视觉的焦点。窑文化馆不仅展示了游客和艺术家的作品,还展出了窑里村自己设计的文创产品。

图片

窑文化馆

村里各类空间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窑里云集、时光影院等艺术体验场馆被建成开放,果桑园、黄桃园等丰富的田园生活体验区开始对外营业,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安装了音乐喷泉。喷泉的水落回湖面,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它们荡漾开来,仿佛也带走了村庄的旧时光。窑里村的故事,就像这些涟漪,越传越远。

图片

窑里村桃之窑窑黄桃园

青春的水漾 

在悠悠云水的乡愁中,窑里村的歌谣轻盈响起:“我踏过水漾窑里岸,云与水悠悠……”自村歌发布以来,这首曲子便成为许多村民的专属铃声以及村中活动的温暖开场。

一首村歌,唱出了水岸的青苔、田间的白鹭、乡间的小路和采桑的外婆,更深处,是对乡土记忆的深情吟咏。

图片

窑里湖面水漾

在深入挖掘窑里村历史文化的同时,村里不遗余力地推动乡村原创文艺品牌的建设。近一年时间里,这些年轻人在窑里村扎了个深深的猛子,带来了文化的激荡。

乡村文化的繁盛,需要的是蓬勃的生命力。因此,运营团队号召上百名青年接力驻村调研、创作,为村庄的发展献计献策。在窑里村,紫金奖全国大学生设计展、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水岸乡村社会设计工作营”,以及“港澳与内地大中小师生交流计划”的大学生项目——创意设计与艺术乡建工作营等相继开启,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青年学子走进窑里村,也让窑里荡起了青春的水漾。

图片

紫金奖全国大学生设计展活动

团队深入挖掘并提炼出窑里村特有的文化元素,以村民的生活轨迹为灵感举办展览,以各种农用具为元素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通过创意策划和艺术设计,他们将窑里的人文风景和乡土情感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为窑里村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设计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也为这个小村带来可持续的生命力。

当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人们见证了不一样的可能。

2023年,稻穗飘香之季,第五届中国乡村艺穗节在窑里村举行。以“向窑里,追云去”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共同创造了一场乡土艺术节。通过国际乡村创客大会、青年乡创艺术展、草地露营音乐会等活动,提升了“窑里”文化的知名度。

通过美育课程,村民和孩子们成为诗人,共同书写了关于窑里的诗篇,激发了村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

难以想象,窑里村的30多位村民在从未写作的基础上,历时两个多月,竟然“拼”出了一本诗集。尽管“拼贴诗”的创作方式相对自由,但村民们对于“出书”一事,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无论是年近八旬的老人,还是6岁的孩子,退休的乡村教师,还是小卖部的老板娘,都成为创作者。

2023年夏天,村民们的诗歌作品在窑里村的茧站旧址展出,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前来观展。经历了去年的尝试后,村里已经组织起了“诗社”。

艺术家石洪岭在村里落了脚,开了家雕塑艺术馆,用雕塑艺术讲述地方文化故事,让接地气的人文艺术走进乡村,走进村民的生活。如今,已有433名艺术院校教授专家、高校学生、文艺从业者申请成为“云村民”。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扎根乡村,共同绘制乡村的未来蓝图。

村里还迎来了从各地赶来的研学团队,通过玩泥巴、摘蔬果等活动,“窑里不一漾”成了窑里村乡创发展的响亮品牌。

图片

窑里村艺术家石洪岭老师

愿景不遥远 

以行动先行逐步创造村庄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窑里村沉睡资产的激活行动正行稳致远地开启着。

如今在这里,多种业态的融合呈现,不仅让人感受到乡创行动的勃勃生机,也展现了乡村文化振兴与地方创生的可持续性。

今年,窑里村计划将近万平方米的大草坪打造成户外营地空间,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闲置旧厂房,还将摇身一变成为窑里村国际青年艺创中心。

目前旧厂房已经完成整体设计,马上展开改造建设工作,落成后,将成为窑里村青年入驻、创作、展示的重要空间。

由黄彬彬带领的水漾窑里乡村运营团队还计划围绕窑里村的文化,进一步开发艺术体验研学课程,推出窑里主题IP文创产品。此外,这里还将继续开放志愿者参与名额,邀请更多青年人加入窑里村的乡创行动。

今天的窑里村,正在被更多人看到。

图片

窑里村青年乡创团队

自2023年以来,窑里村凭借其江南特色的“氛围感”和“接地气”的研学课程,吸引着一批接一批的大小游客到访,“儿童友好艺术村”的声誉也日益响亮。

猪栏书屋被评选为湖州市最美书店、云朵栖息地咖啡馆成为新村民的聚集地、特色IP“窑里里”发布……窑里村已成为浙江省农创客乡村运营实践基地,并入选湖州市首批艺术乡建特色村,同时还荣获了市级文明村和省级善治村荣誉。

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的愿景在这里一步步变为现实。

图片

窑里村猪栏书屋

远离喧嚣却不会冷清,归于乡村却依然前卫。

站在水泊之畔,置身于田野之中,仿佛站在了理想的中央。期待着,这个波光粼粼的水岸乡村,这片平静的湖面,能荡起新的发展涟漪,让乡村重焕生机,让理想在窑里绽放。

(图源:向上水漾窑里乡创团队)


责任编辑: 张嘉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