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叶唱响“希望之歌”

2024年05月28日 16:09:20 来源: 浙江文化产业 作者: 之文轩

绵绵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蜿蜒的彩虹绿道不断延伸,沿着东叶村的小溪缓缓而下,绿道两旁漫山的桃树,远山云雾缭绕,莫问这是世外桃源?

东叶村位于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向这个静谧优美的村庄走去,耳边立马萦绕着“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的欢快曲调。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作者“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正是东叶村人。

走进东叶村,满眼都是白墙黑瓦的江南徽派建筑院落,而施复亮施光南的故居就在此中。故居还保持着当年施复亮和施光南居住时的旧貌,正如父子二人满腔的爱国情怀和时代激情依旧在这里传唱。

曾几何时,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浓浓眷恋之情。而在今天,唱响这首“希望之歌”,于东叶村而言更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图片

东叶村貌

故乡如梦

施光南生在革命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施复亮是我国最早的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五位创始人之一,母亲钟复光是中国早期妇女运动领导者。

他从小就展示出音乐天赋。新中国成立后,施光南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从那时候开始,施光南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创作高峰”。

后来,他甚至能一整天都坐在钢琴前,最多时,一天写过四五个曲子。他接连创作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

施光南被称为“时代歌手”,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音乐家,还获得了“改革先锋”称号,被称为“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

他一生很少回到家乡,但他把对家乡的思念都谱写进了歌曲里。

图片

施复亮施光南父子雕像

1948年夏天,8岁的施光南回到故乡,在东叶村小学就读。每天放学后,他跟着同学们放牛,到北山采野果,他喜欢看村民们插秧劳作,也爱听村民们唱山歌和秧歌。这段时光在他记忆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后直到1975年,施光南才第二次返回故乡,在广州开完个人音乐会返京的施光南,抑制不住思乡之情,专程回了一趟东叶村。听说金华市京剧团正在排演自己作曲的京剧《红云岗》,他还亲自上场指导,这也让施光南的第二次回乡之路充满了幸福、自豪和满足。

2017年,“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骨灰回到了家乡,钢琴、手稿也捐赠给了东叶村施光南纪念馆。这是施光南第三次回乡,这一次回乡,他再也不离开了。

应时而新

走进东叶村,施光南故居、施光南纪念馆等一批人文设施便映入眼帘。位于村中心广场的施光南纪念馆,从高空看是一架白色钢琴,馆内分“人民的心声”“声生永不息”“不朽的音符”三大主题设计,收藏了施光南一生创作的1300多首曲子,200多首经典歌曲的创作手稿等珍贵物件。

而在施光南纪念馆边上的就是施光南故居,展陈着施复亮、施光南父子生平事迹以及生前用过的物品。这些物件,不仅陪伴了施光南的声乐生涯,也展现了他作为“人民音乐家”光辉的一生。

图片

施光南纪念馆

特别是,在施光南故居的东侧门额上的“半耕半读”,在东叶村,耕读传家是镌刻在每个人心中的文化基因,也是东叶村人孝悌为本、勤劳持家、自强不息、崇文尚教的精神追求。

从音乐看发展。东叶村里,美妙的歌声飘荡在每一个角落,仔细听,原来是道路两侧特制的音乐路灯在发出声音,让人听过就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这音乐路灯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也成为了连接村民之间情感的纽带。

图片

文化礼堂的音乐元素

近年来,东叶村围绕“光南曲”乡村IP,在村民活动广场、党群服务中心、村民田园、村道两旁等嵌入音乐元素融入各类生活场景。同时还承办“希望田野•乡音乡曲选拔赛”、金华少儿原创流行音乐节等一系列音乐活动,打响了光南故里品牌。

从文旅看未来。作为施光南故乡,东叶村不断擦亮“施光南”这一文化名人金名片,依托名人故居的人文资源和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一步步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文化强”的文旅产业新面貌。

目前,东叶村平均年接待游客约13.2万人,研学游客10.83万人。村民们纷纷开设农家乐、采摘农场等,积极推动“农文旅研”产业协同发展,以“生态观光+文化传承+互动体验+休闲娱乐+产业联动”为核心,实现了“游客愿意来,也留得住”。此外,东叶村还依托白桃资源,以桃花节+音乐的形式,打开文旅新玩法。

日新月异

在东叶村,施光南不仅代表了优美旋律,更代表了一种生活和心声,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村民的心,激励着他们不断探索,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转型升级“奏鸣曲”。近年来,东叶村不断转型升级,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2014年以前,东叶村村民以养猪为主,经济增收了,环境却被污染了。于是,村民们纷纷拆除了养殖场,种起了白桃。自此开始,“春风吹拂桃花红,笑语欢歌满树丛”,曾经污水遍地的东叶村在变美的路上勇往直前,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图片

东叶村春天桃花盛开景象

2014年,东叶村修建起了音乐风情乡道,还在沿线公路的绿化景观中加入音乐元素,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音乐魅力的世界里,走在乡间的路上,沐浴在音乐的气息中,感受着乡村生活的美好。

2019年,东叶村的环境又一次迎来大提升,“希望之光——施光南故里”一期项目开始实施;对农房的外立面进行了粉刷,还打造了美丽庭院,使得整个村子变得更加宜居,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图片

光南大舞台

如今,还新建了光南大舞台、修缮提升游步道、提升河道绿化……不仅使东叶村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乡村振兴“协奏曲”。我们看到,音乐的符号展现在东叶村的每个角落,音乐也让东叶村实现了华丽蜕变。比如,链接当地文旅产业项目,打造了原森圆曲音乐民宿、浙江民建会员之家等,为古老山乡带来了活力。未来还将引进音乐康养、音乐露营、音乐制作等项目,借助施光南文化品牌,使其成为音乐创作者和村民致富的“希望田野”。

图片

浙江民建会员之家

爱国是施光南创作的永恒主题,他的音乐作品,如同一首又一首的祖国赞歌,不断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因此在名人红色文化引领下,这里不仅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和“浙江省文化示范村”。

目前,东叶村未来乡村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从老年活动中心、童趣游玩中心到云上云下服务互通的“数字驾驶舱”等9个方面,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乡村治理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未来”新模样正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借助数字化手段,东叶村以红色资源、生态美景和农耕文化为主导,上线了浙里办App的“我在东叶有块田”场景,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休闲农业和红色旅游体验;建设“云游未来乡村”应用,有效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此外,还针对古建筑、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进行创新应用,特别是对施光南纪念馆的数字化升级,新增的“互动钢琴键”和“点歌数字大屏”等新游览项目,让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更加生动有趣。

图片

东叶村一景

离开东叶村时,“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歌声依然在耳边萦绕。是的,春日的阳光明媚,夏日的繁花似锦,我们在春天撒下希望的种子,必将在这片田野上耕耘出最美的果实。

(图源:金华市金东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张嘉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