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派员手记 | 任天:见微知著,与箬岙同行

2024年10月12日 17:43:02 来源: 甬派客户端 作者: 文化特派员 任天 张海玉 整理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村中实践。

随着暑期的到来,刚刚结束学校教学工作的我,再次来到了宁海县一市镇箬岙村。作为首批省级文化特派员,这次不仅是我个人再次踏入这片充满自然与人文魅力的土地,还带了我的学生,一群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年轻学子,我们组成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箬岙共同探索乡村文化的新可能。

调研走访。

走在箬岙村的青石板路上,学生们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对箬岙村的第一印象是生态保护得非常好,景色宜人。”我的学生黄家沛感叹道。我希望学生们能够从中提取具有当地特色的元素,结合当地建造技艺,完成一些既有互动性、又融合当地建筑文化元素的搭建艺术装置设计,通过艺术的表达为村庄赋能。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当代的艺术表现形式,正逐渐在公共空间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它不仅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与观众产生直接的互动和对话,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装置艺术作品可以是临时性的,为特定活动或节日增添氛围;也可以是长期性的,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调研走访。

在箬岙村的两周时间里,我带着学生们细细走遍村里每个角落,与村民攀谈,试图读懂当地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他们探寻古今共通的记忆,在脑海中描摹古村未来的场景。在草木间、院落里、深巷处,他们寻找着创作的灵感。看到他们白天脚踏实地深入村中,进到家家户户与老百姓沟通情感;夜里挑灯分组讨论,做设计方案,我确信这次带他们来到箬岙做社会实践是个正确的想法,学生们会有所得,箬岙村也会迎来一些新的变化。

调研走访。

将装置艺术融入乡村公共空间,重新挖掘箬岙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构筑符合当代审美的“打卡地”,营造新景点,以期迎来新游客,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我的想法得到了箬岙村党支部书记褚卫东的强烈反响,他积极配合并和我说:“任老师,你能来到我们箬岙我很开心,我是当兵出身的,只要是做实事,我就会全力配合,我觉得你做实事的人!” 我想我的工作能够,首先应该让村里人都感到兴奋。通过褚书记,我们认识了村里的竹匠、石匠、木匠、泥瓦匠、画师等等,我希望拉着这些工匠一起加入我们的创作中来,也向他们学习在地的传统技艺。

调研走访。

箬岙的乡村文化资源内容相当丰富,但大多还处于“蒙尘”的状态。我们这次搭建的艺术装置,应该是带着箬岙本土建筑特色的装置,是能够建立起情感共鸣的装置。我想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愁和文化想象,重新认识到乡村的价值和魅力,不仅是游客,更要让箬岙走出去的年轻人带着这份情感重新回归乡村,这样才能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暑期社会实践展览。

为了这次实践,我不仅邀请了村中的石匠、竹匠等在地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商讨方案,还邀请了许多好友来到箬岙,群策群力。我和他们持续探讨技术、艺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希望在箬岙村这片土地上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装置。在我眼里,创新发展传统雕刻塑造、器具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是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环,这次邀请村中手工艺匠人介入我们的艺术装置搭建正是之后我们深度交流的开端。

在箬岙扎根俩周后,7月21日,我策划的《见微知著,与箬岙同行》展览在宁海县一市镇箬岙村植桂书院正式亮相。我们把箬岙村的航拍图——也就是我接下来两年耕作的“稻田”放在最显目的位置,这也是各位观展村民的家乡。展厅内安置了屏幕,屏幕上播放着记录同学们在箬岙生活工作点点滴滴的Vlog,墙壁挂满了同学们的设计作品展示板,这些都是在两周内我们的设计成果。这天植桂书院内人头攒动,大都是闻讯而来的村民。我们也实施落地了其中一个装置艺术,就搭建在植桂书院的院子里,装置取名为“扎根大地,蓬勃生长”,这既是我们的工作态度,也是对箬岙村美好未来的期许。

暑期社会实践展览。

以中国美术学院“如哲人般思考,像匠人般劳作”的哲匠精神为指导,我希望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展览能让村民们看到同学们努力的成果,并让大家理解,乡村建筑设计不该遗忘过去,而要在未来的建筑中保留历史的影子。

我们在村里做设计,构建建筑小品,最先看到的是村民,然后才是游客。我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充分考虑村民的感受,做的事情能够让村民们认可、喜爱。有位褚女士很欣赏解明睿同学设计的这个石翳亭,她觉得石翳亭的顶棚使用的箬岙的石花窗元素很有“箬岙本味”,阳光透过后打在人身上应该会很美,有成为旅游打卡地的潜力。听到这里,我十分感动,今天,这么多村民来到这观看我们策划的展览,这让我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只有村民们认可,我们做的事才更有意义。另一位参观的褚先生对我们另一个作品“摇摇蓬”提出了建议,他建议我们使用钢结构,这更让我感到欣喜,因为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村民的想法,他向我们直接提出他的想法,说明是真正加入我们做的事。

我希望能让原本不了解、未深读箬岙村的人们看到它的改变与美好,进而让更多的外部资源进入到箬岙。通过设计这些艺术装置,我们希望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通过共议、共创,带动村民,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使村庄发生内在改变。

在箬岙村当了一次策展师之后,我的文化特派员身份还在继续。这两年,我想我不止作为一个策展师,而更想拥有更多的身份——箬岙村的宣传员、规划师、箬岙传统文化的记录者和翻译者……我想以我自己的行动,唤醒乡村的文化魅力,为箬岙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简介:任天,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专业教师,目前结对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箬岙村)


责任编辑: 蓝珊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