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派员手记 | 徐静:振兴乡村文化,要主攻三个关键KPI

2024年08月21日 17:52:54 来源: 作者: 文化特派员 徐静口述 望潮客户端记者 何赛 整理

我叫徐静,是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展陈外联部负责人。同时也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浙江省“新荷计划”人才之一,擅长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作为省级文化特派员,结对临海市大田街道大田刘村。

走访临海大田街道大田刘村村民。徐静供图

今年5月,肩负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我和众多“蒲公英”们一起奔赴山海,扎根在浙江广袤的乡村田野里。背靠“娘家”浙江省作协、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的资源,我立志倾注未来2年的时光,做一位乡村文化的“播种者”。

为了留住乡愁,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带领团队,在富阳文村打造出了14幢新农居,也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在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选派启动仪式上,我听到了他的讲座——《我们向文村学习,让文村回到文村》,深以为然。之所以结对大田刘村,既是党员的职责使然,也因自己想回归乡村去学习传统文化,反哺传统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真正意义上把“文章”写在乡村大地上。

一入大田刘村,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村里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大田板龙、山歌《杜鹃鸟》、骨牌锣鼓、舞狮等,以及20多支活跃的文艺团队和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乡村振兴的潜力。

为进一步擦亮这颗“明珠”文化光彩,我到村民家里走访,并邀请了村里的文艺骨干一起“唠唠嗑”。在多次实地调研和座谈后,我逐渐找到了“突破口”,致力于提升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三个关键KPI:提升队伍文化专业水平、打造独特文化品牌、丰富乡村文化,助力乡村发展进一步转型升级。

与临海市委宣传部、大田街道、大田刘村进行项目商议。徐静供图

此次派驻获得了临海宣传部、临海文联、大田街道及村里的鼎力支持,目前,我们共同制定的“临海大田人文乡村振兴计划”项目书已经递交上级部门审核。按照规划,大田刘村主体将打造文化新空间、文化新见解、文化新传承、文化新展现、文化新表达、文化新窗口这六个全新板块,做足“从人到人”的文章,通过定期、定时、定点开展培训+活动,展示大田刘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艺术展示等,并组建提振专业的乡村文化艺术队伍,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6月5日,浙江省作家协会在临海市大田街道召开“以文促兴”——大田刘村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徐静供图

回顾“沉浸式”文化驻村的两个月,“感动”二字不足以总结。6月5日,正逢芒种时节,“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当时,在我们省作协的牵头下,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文学名家大咖聚集在大田刘村,以文学之美、思想之光照亮乡村文化表达。至今,有些村民还提及当时的感想和触动。我想,文化的“种子”已经悄然进入了不少大田刘村人心田。

(徐静,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展陈外联部负责人,目前结对台州临海大田街道大田刘村)


责任编辑: 蓝珊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