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善解难题的红色领头雁

2016年09月14日 13:01:02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由于新院刚建成,该医院周边第三产业配套设施缺失,当时医院周边出现了大量的小摊贩,到2013年底最多时医院门口聚集了160多个拉着小板车的小摊贩,20多米宽的道路被围得水泄不通。连救护车出入都成了问题,半夜收摊后街道上垃圾满地污水横流,周边长期臭气冲天。街道办事处只能长期聘请保安公司人员进行巡逻守点,但花费大收效微。这不但对市容市貌造成损害,而且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就医秩序。此事引起了上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瓯海区委书记、区长等有关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寻求解决之道。

  大家都难以解决的眼前问题,在林金祥眼里成了一次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契机。为此,他带领村两委多次实地考察,从实际出发认为“只堵不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由于医院医护人员和就医患者需要就餐和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医院周边确实需要这些第三产业的服务需求。于是,在多次和街道及上级部门沟通后,上蔡村拿出了一个“堵疏结合”的解决方案:在医院附近开辟一个疏导点,将这些小摊贩全部引导至疏导点内,并进行有效管理。疏导点的摊位公开向小摊贩们招租。租金由村集体收取,医院急诊门口的道路保安年工资175万由村集体负责。经街道的大力支持和上级部门的充许,方案顺利通过,疏导点建成。在经过向小摊贩们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招租后,共得租金448万元,全部归入村集体收入。

  为管好秩序,村两委又聘请了管理人员,对该疏导点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日常管理,确保疏导点有序经营和周边环境整洁。这样一来,让原先的“脏乱差”环境得到彻底改观,确保医院正常就医秩序;又在医院周边设置了第三服务产业群,解决医护人员和病患的就餐和购物需求;同时,为街道减少了财政负担又为村集体经济有效增加了收入,可谓“一箭三雕”,就此事项还获得了区党内一级嘉奖。

  破难三:平稳处理安置房分配

  凭着一股一心为民办实事的热情,2013年11月,林金祥高票当选为上蔡村党支部书记。可当上党支部书记后,林金祥碰上一件“棘手事”。

  由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一医新院区地块的拆迁安置房没有按照在拆迁时向村民许诺的建设标准建设,引起该村安置户不满和抵制,导致本应该可以在2012年进行安置房回迁摸文的事情,到2013年还没有完成。这引起了瓯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安置工作一旦处理不妥,极易引发大规模的村民上访。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有责任和担当解决此事。

  不过,在林金祥的带领下,新村两委成立后没有乱了阵脚,首先以相关党员为突破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做通党员的思想工作;再通过这些党员,做他们兄弟姐妹、父母、亲朋好友的思想工作,充分说明安置政策的落实情况,政策所带来的好处知政策落实的真实性。同时,也把他们的相关建议和意见带回村两委,这样使下情上达,上情下通。

  这期间,他还带领的村两委充分听取安置户的声音,将安置户的要求和意见收集后,从大局出发,与安置房建设指挥部及时沟通协调,对安置房摸文方案进行了合理调整。

  通过努力,系列措施很快奏效。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村两委在短短1个月时间内全部做通了632户安置户的思想工作。于2014年1月25日,在温州阿外楼度假酒店成功组织所有安置户对779套安置房进行摸文,成功将一次有可能引起大规模上访的安置事件化解于无形之中。

  村经济发展:11年翻了2600多倍

  2012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一医新院区在上蔡村落成。我们抢抓机遇,转变工作作风,使村集体管理的附一医社会停车场从2013年的200来万元增加到2015年得942万元。在担任上蔡村党支部书记后,林金祥对上蔡村集体资产出租经营状况进行了改变,将村集体资产全部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而且还规定,招投标过程中,村两委干部及直系亲属均不能参加,以确保招投标的公开、公正,杜绝暗箱操作,确保廉洁性。通过招投标,村老人活动中心年租金由原来56万元,增加到171万元;村二产安置用地年租金由原来的75万元,增加到152万元。上蔡村的集体经济也从刚参加工作时的年收入5000元。通过一系列改变和创收后,经济得到稳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5的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300多万元,11年间村集体收入翻了2600多倍。

  同时,还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村民分红日,并以每年分红基数的25%提成由老人协会老人分红,让村里老人月月有养老金,年年有分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而无忧”。据上蔡村全村村民分红数据统计,2013年分红100万元,2014年分红400万元,2015年分红600万元。上蔡村全村村民分红收入,每年“节节升”。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