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明伦村的阿亮书记

2016年09月14日 12:49:43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取智于民  取信于民

434300580965546100.jpg

  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民间也有形象比喻: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难以折断。毛伟亮深知要真正治理好明伦村,就必须“支部战斗堡垒强、干部团结协作好、党员先锋模范优、干群互信融洽佳”。为此,他为村里设计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运作流程,依规依章治理农村,并注重发挥好干部队伍的团队精神、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普通群众的主动参与热情,真正形成取智于民、取信于民,干事创业、干群融洽的良好氛围。

  上任后临近中秋的一天早上,毛伟亮还像往常一样走在巡村路上,中途却被几个老年妇女拦住,生气地问他:“伟亮书记,阿拉村里现在怎么回事,听说今年老年人月饼取消不发了?”毛伟亮耐心地解释:“今年开始村里出台新政策,老年人中秋节月饼改为现金补贴,自己可以挑选喜欢的,标准还提高了不少呢!”那几个妇女听后连声说道:“这样最好!这样最好!怎么问了几个村干部和党员,都说要问书记,早知道这样我们就不必急匆匆地赶来打扰你了,放心,我们回去一定向其他不知情的村民传达好”。明明在班子会议上讨论过,并在党员会议传达到,这咱会事呢?毛伟亮很是纳闷。回了办公室,他终于想明白了,原来老支部书记喜欢自己说了算,家长作风严重,导致其他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党员开会人到却不上心,很多时候“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参与意识不强。为了让大家都“动起来”,毛伟亮推出了村干部群众首问负责制、村干部周一例会、党员权利义务激励机制等一系列规定,并将村干部、党员履职表现进行公示,倒逼村干部人人担责、全村党员人人参与。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后,毛伟亮针对明伦村近几年重点工程频频落户、征地拆迁任务繁重的现实,创新推出了“轮值村官”制度,即通过民主推选党员、村民代表轮流当一段时间“村官”,既监督在职村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也亲身体验当村干部的“酸甜苦辣”,从而使广大党员、群众进一步理解、支持村里工作。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轮值村官”既以村民身份监督村级事务,又以村干部身份接受群众监督,成为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的联络站、矛盾的缓冲带、村务财务的玻璃房。得益于这种特殊身份、特殊立场,“轮值村官”在政策宣传、矛盾化解、纠纷调处上相比村干部而言更具天然优势,特别是在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新村建设等群众十分关切的重点工作方面,轮值村官的“现身说法”,往往能使“村干部优亲厚友”、“损公肥私”等谣言不攻自破,使村级事务推进事半功倍。2014年5月9日上午,好几个村民吵着来到了村委会。原来,明伦村辖区内的金磊公司获准对部分危旧厂房进行改造翻建,但周边村民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厂房改造不仅将影响他们正常生活和采光,而且后期可能会有噪音、臭气等污染。毛伟亮知道后就与当日的轮值村官周宝康一起商量对策,并全权委托周宝康予以协调。经过几次沟通,拿出了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扩大企业厂房与村民住宅之间的间距,对厂房部分窗户采取封闭处理。在周宝康的建议下,企业负责人还承诺,如果效果不明显,将再建一个风筒,确保臭气不飘向附近村民住宅。事后,村民非常满意,纷纷夸奖道,轮值村官就是好!该项制度试行至今,已先后有30余位党员、村民代表上岗,累计参与处理和解决各项村务120余项,办结各类“民事”委托90余项,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领导和广大村民的普遍认可,在全区予以推广,并受到浙江日报、宁波日报、鄞州日报等媒体的关注。“轮值村官”机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现阶段农村管理日趋困难的困境,也有效解决了农村后备干部物色培养难的瓶颈,有一定的借鉴与推广价值。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