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岛上,心在岛上

孙恩波 普陀区东极镇党委委员(组织)
2016年12月26日 15:12:11 来源:舟山市普陀区委组织部 作者:普组文

25.jpg

  2014年7月,这部由韩寒担任编剧及导演的电影火热上映。随着电影的上映,《后会无期》的重要拍摄地点——东极火了。一时间,各式各样对东极的报道不断涌现,让大家对这颗镶嵌在东海上的明珠充满了谜一般的向往。2015年8月,我受组织任命成为东极镇组织委员,进入了“组工大家庭”。

  东极有“三老”,就是老街、老房子、老人。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岛建小岛迁”政策的实施及2003年学校撤并,年轻人大部分搬迁至沈家门、东港等地居住。如今,居住在岛上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党员中老党员人数占了将近一半。

  如果能将老党员的作用发挥好,那么,东极的党建工作自然会有不少起色。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极人,我习惯了走出办公室,走到老人边,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联络感情。他们身上的好作风、好品德、好精神、好传统给了我在组工道路上前进的动力。

26.JPG

  学习老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的精神。东极交通出行不便,党员居住分散,但在“整乡推进、整县提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每次开会都有老党员步行半个多小时来参加组织生活,并且每次都准时参会;有些身体不便的老党员还特意让家人搀扶或背着来参会,这样的举动让在场的党员都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学习老党员为群众服务的精神。青浜党支部有这么一群老党员,在沈家门自发建立了连心点党员联络组,担负起群众的沟通交流工作,在发挥余热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党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在抗台抢险、森林消防、安全巡逻、环境整治、“一打三整治”、“三改一拆”工作中都有老党员的身影,如沈仁祥、黄忠芳等优秀党员,涌现出一个以老党员为主体的先进群体。学习老党员乐观坚强的革命精神。东极有125名60岁以上老党员,多年的辛苦劳作导致大多数老人都有疾病。在每次上门走访与老党员的交谈中,我都能感受到他们从不怨天尤人,乐观坚强。比如流动支部的陈崇庆身患癌症,医疗费花了几十万,却主动把困难党员名额让给别人。顾杏秀老人一生充满坎坷,家庭贫苦。每次去她家,我听到的都是她对党委政府的感谢,从不提什么要求。

责任编辑:林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