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品格,筑牢海岛“红色堡垒”

周安 椒江区大陈镇党委组织委员
2016年12月26日 15:12:15 来源:椒江区委组织部 作者:椒组文

4.jpg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转眼到大陈岛工作已经10个月了,回首过去的300多个日夜,对我来说是充实而快乐的。

  大陈镇距离椒江大陆29海里,是椒江区唯一的海岛镇,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岛,历来政要来往频繁,政治意义特殊。拥有户籍人口4000余人,其中常住居民只有1000余人,党员243人。大陈岛分为上、下大陈岛,交通条件不便、台风天气反复,许多居民都离开了海岛,剩下的党员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同志,党员老化现象明显。

  到大陈工作后,我每周要坐2个多小时的船到岛上上班,想想孩子还那么小,整周或者整月见不到他。常常觉得亏欠孩子,亏欠家人,觉得没尽到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儿的职责。令我感动的是,为了能让我在海岛安心工作,我的父母、老公全家总动员,在思想上鼓励我,家务上解放我,减少我的后顾之忧。岛上台风多发,常在休息天遇上台风,客船都停航了,而我们却要坐着小船上岛,那时候风浪最大,常常坐的头晕、呕吐,有时候真想早点回到陆地。但是,一想到垦荒队员们在更艰苦的环境下,仍然扎根海岛,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大陈岛,我们遇到的这些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

  习总书记两次回信、一次上岛,这是对大陈岛莫大的鼓励,也是莫大的荣誉,纵观整个中国,只有大陈岛有这份荣光。“在大陈工作是一种荣誉,在岛上干事更是一种机遇”,我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激励自己和其他同事,时刻牢记党员的身份和职责,把困难当作砥砺品格的试金石,把总书记的殷殷期待化作干事创业的动力。

  如何克服海岛恶劣的自然条件,凝聚党组织力量,铸牢海岛“红色堡垒”,面对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全岛旅游化、旅游全岛化”战略目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大陈建设成为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我提出开展“多彩党建”,筑牢“红色堡垒”的工作思路。

  一是营造绿色环境。大陈岛是作为一个旅游岛进行定位的,优美的卫生环境是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大陈岛远离大陆,交通不便,导致海岛常态化的卫生保洁力量十分薄弱,与城市相差甚远。再者,由于岛上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年龄较大,环境卫生意识十分淡薄。要推动海岛旅游业的发展,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势在必行。整治中,我在全镇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示范户”创建工作,每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党员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带头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主动参与全镇重点工作,做环境整治的参与者、示范者和监督者,为“全岛旅游化”作贡献。

  二是培育蓝色产业。近年镇里开展了“一打三整治”工作,由于岛上大部分渔船都是无证渔船,整治工作对一辈子以捕鱼为生的居民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他们不但失去了生产资料和收入来源,外加思想上的禁锢,一直在“坐、等、靠”政府的政策,使得他们转产转业面临巨大困难。如何推动海岛转产转业、增加居民收入是最大的难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为更好的服务中心工作,我们将海岛的学习教育定位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引向深入,而解决问题要化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规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利器,充分挖掘历史赋予大陈丰富的文化内涵,努力打造诗画特色小镇,让居民过上更加富足的日子。

  三是创建红色基地。大陈的组织工作虽有先天不足的劣势,但也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凭借大陈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垦荒精神教育高地,创建了以红色记忆体验为主基调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教育基地。采用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体察教学、情景教学、影像教学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红色培训模式。以亲身体验为主,用红色精神感染人,用绿色美景留住人;强调环境培训,注重现场教学,让学员看得懂、体验真、感悟深,使大陈垦荒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基地创办以来,共有600多名党员干部上岛接受培训,受到好评。

责任编辑:林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