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上的“拐杖法官”
小岛上的“拐杖法官”
2016年12月26日 15:13:29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谢国平 李彬彬
周峥俜,舟山普陀法院虾峙法庭法官,在其28 年法官 生涯中,15 年是拄着拐杖工作的,被群众称为“拐杖法官”。
寒风夹着雪花撕咬着虾峙岛,这里的大岙码头马达轰鸣,人声鼎沸,渔民们正在忙碌。只见一个50岁开外、穿着法官制服的人拄着拐杖来到了甲板上:“渔民兄弟们好,我们印制了《法庭说案》分发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周法官来了!”人们纷纷放下活计围了上来。周法官叫周峥俜,“每逢渔船靠码头,老周总会跟我们聊聊家常说说法。”河泥槽村拖虾船老大郑爱国说。
拄着拐杖走遍虾峙
一顿饭工夫,老周在同事挽扶下回到了岸上。笔者想请他同坐汽车,老周指着路边的一辆小三轮:“我的车子在那里。庭里没事的时候,我喜欢骑着这辆车在岛上走走,听听老百姓的反映,渔民们法律有啥不懂的,给他们讲讲。”
骑行在路上,不时有路人跟老周招呼,老周也热情地回应。他在虾峙镇30年了,熟得很,走马塘、大双山、小双山、湖泥、东白莲、西白莲……镇里的每个小岛都有他的足迹。虾峙岛是个纯渔区,陆域面积22.9平方公里,有3万多人口。“岛上山多路不平,基本上要靠这双腿。”老周说。
提起老周的伤腿,虾峙法庭副庭长邱国行很心痛:“这全是因为工作忙而耽误的。”
上世纪90年代初,老周患上了严重的痛风,每当发作,脚板肿得像馒头一样,同事们都劝他到大医院去看看,他总是摆摆手。法庭人少案多,他放不下手头这么多的案件,只是在镇卫生院简单治疗。一次,远赴安徽强制执行,连日奔波劳累,他一回来就倒下了,这才不得不到大医院去,结果被诊断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这一天,他刚满40岁。医生痛心地说:“你怎么不早点看病呢?”
老周到上海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医生说需要休息9个月,并告诫他千万不能走路。4个多月后,他待不住了,和妻子说:“快过年了,有几件案子,我得去办结一下。”仅仅过了一个星期,他就被人抬回来:腿病又发作了。
老周从此要拄着拐杖上班了,即便如此,他的办案量仍保持在平均水平以上。这15年里,老周用坏了十来副拐杖,是岛上小三轮修理铺里的常客。
陪审员胡跃波记得,在审理一桩离婚案时,老周多次耐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有一次,说到激动处,老周一手撑着拐杖,“忽”地站了起来,汗珠爬满了额头。想到周法官多日来奔波劳碌,两人沉默了。“法官这么辛苦地做工作,我们不离婚了。”
胸前天平一定要正
周峥俜常说:“要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一定要公平公正。我办案只看事实,什么人打招呼都没用。”
王岳成和老周共事了18年,周峥俜腿伤后,出门办案一直都是王岳成相陪,两人早已成为铁哥们,虽然无话不谈,但王岳成也有不敢开口的时候。
几年前,租住在王岳成姨父家的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在海上作业时发生意外,一根右手指被机器夹断。当时船主只答应付医药费,不愿意付误工费、伤残费、营养费。无奈之下,伤者一纸诉状,将船主告上了法庭。
船主让姨父找王岳成帮忙说情,王岳成知道找不找老周都一样,“因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他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后来案子判下来了,那名受伤的外来务工人员顺利地拿到了赔偿款。
邱国行说:“如果有亲戚打官司,老周都主动回避。他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时刻提醒我们办案要公正、廉洁。”
要在小岛干到退休
海面在落日的余晖下闪着金光,周峥俜骑着小三轮回家了。单位、家,两点一线,28年来,他都是如此简单。
“我是幸运的,一个渔家子弟,当兵,入党,当干部,发展、成长都靠党的培养,不好好工作对不起啊。”凭着这样朴素的信念,周峥俜把虾峙法庭当成了自己的家。
老周当法官是半路出家。1985年,时任副乡长的他被组织看中,调到法院系统并筹建虾峙法庭。他刻苦学习法律知识,钻研业务,摸索基层海岛法庭工作的规律,曾经全年办结各类民事、经济案件110件,成为舟山全市法官中办案超百件第一人,并且所办案件无一差错。由于业绩突出,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业务能手”。不久前,他还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并记一等功。
老周当法官后,他和在湖泥乡当会计的妻子长期分居两地。周峥俜觉得最亏欠的是女儿,由于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女儿的学习,最终她没考上大学。女儿要找工作了,老周也没找过任何人。
如今,10多年前置换的人工股骨头使用年限将至,周峥俜身体状况更加不好了,但他仍坚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办理案件、接待信访、参加案件合议庭评议。普陀法院每两年进行一次“双聘”,根据“自愿选择和综合考虑相结合”的原则,对法官的工作岗位进行轮换。在不久前的“双聘”中,老周第四次选择了虾峙。他说:“我今年56,要在小岛干到退休。”
责任编辑:徐曼丽- 2016-12-26 人生如账,“盈”在心中
- 2016-12-26 青春警魂 永远“在岗”
- 2016-12-26 泥浆山石前留下他最后的姿态
- 2016-12-26 履职担当的新时期“老黄牛”
- 2016-12-26 大门岛上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