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给我亲爱的囡

2017年01月13日 15:30:43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和风XuXu

囡囡知悉:

  晚上,饭桌闲聊,你问我什么是家书。我轻描淡写地说:“就是写给家人的信……”你立马眉飞色舞,“幸亏现在有手机,有微信,我就不用写那么多字!”

  饭桌上不便深谈教育。你在愉悦中结束晚餐。

  临睡,翻日历,发现日头已走到腊月十五。农历腊月十五,在我国一些地方,曾经有这样的民俗,要撰写平安家书,祈求来年全家平安。

  鸿雁传书,鱼传尺素。古人一封家书,下笔断,递过千里万里,数日数月乃至数年才得以和家人报一声平安。

  如今时代,通讯便捷,改变了亲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微信、短信甚至视频随处可得,反而家书鲜有人写。

  家书抵万金,到了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咋就丢了呢?

  细思及恐。提笔写家书,我就想和你聊一聊家书之美。

  说起家书,脑海中就会冒出李清照那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还有杜甫诗中所说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诗词歌赋美到令人心碎,家书给了古人无限遐想。

  还有很多名人写家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沈从文家书》,无一不是经典家书。由这些“名父”亲自执笔的深情家书,既是子女、家族最珍贵的生命宝藏,也指引今人继续探索人生意义、提升道德修养。

  等你再大一些,我想找来这些和你一起读一读,留住陪伴你的光阴。

  其实,妈妈我先得好好自我检讨。

  去年某日,外婆和妈妈拉家常,曾提起以前我常写信回家的事,信中我言之不尽,无所不说。

  那时,妈妈并没有心细在意你外婆的话。

  现在想来,妈妈的一封封家书,对外公外婆而言,那就是一种纽带,一种情结。

  曾经大学的我,是那么喜欢写家书。那时,固定电话已普及,手机还算奢侈品。不擅长表达感情的我,却几乎每周给我的爸爸妈妈——你的外公外婆写信,聊的只是学习情况、校园生活琐事。

  即使我的家书中找不到一个“爱”字,但每一个字透着在外求学的女儿的心思。所以,他们每次接到家书,开头一句“见字如面”,心里便溢满了幸福。他们捧信细读,小心珍藏,纸上的每一寸摩挲都是对我的关爱。

  曾经几何,我的一封家书也成了往事悠悠,不再珍惜这种方式。

  夜深了,囡囡,我想和你说——

  字墨间氤氲着浓浓的亲情,纸短情长,用这种含蓄的方式表达思念、感恩、牵挂,是冰冷的电脑、手机、Ipad无法替代的。家书不限于父母子女也不限于爱人之间,它就像一种执拗的情结,安放人们的深情厚谊。

  希望不久将来,我能接到你的一封亲笔家书。

  冬安!

  妈妈

  2017年1月12月

责任编辑:徐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