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 杨硕:唐大伯冒死就救伤员

2018年12月04日 09:33:31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唐大伯冒死就救伤员》 

  红色故事讲述者:浙江理工大学 杨硕

  唐大伯已是花甲年纪,和唐大妈两个人住在古老的唐田村里,平时靠打柴烧炭度日。战争年代,大家都自顾不暇,但唐大伯却毅然地救回了倒在血泊里的共产党员朱洪山。

  唐田村在余姚四明山的白茅湾下。1942年,正是抗战时期,连从不出山的唐大伯,都对枪声习以为常了。一天他上山砍柴,进山没多久就听到了枪声。本以为响几声就没事了,没想到走了几步路后,他突然发现前面的茅草丛里躺着一个人。

  茅草丛里的这个人,唐大伯觉得他很面熟。躺着的这个人,很奇怪地穿着一件短棉袍,比身子整整短了一大截。这使唐大伯突然想到了三年前有个朱先生,到学生家里家访时,看到孩子受冻,有心给孩子做棉衣,却身无分文,借了把剪刀,把自己身上穿的大棉袍剪下半截,披在了孩子身上。

  到处追捕共产党员、勾结日寇滥杀无辜的国民党顽军的部队很快就要搜到这里。唐大伯决心要保护朱先生,不顾一切地背起朱先生,往密林深处隐去。

  果然,郭清白的部队包围了白茅湾,追捕名共产党的负责人什么也没有找到。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唐大伯把朱先生藏到了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天黑后,唐大伯把朱先生背回家。唐大妈看到唐大伯背了一个人回来,先是一惊,得知这位先生的身份后,唐大妈悉心地照顾他。等到朱先生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床上,心中万分感激。但是他怕连累他们,恳求老人把他送回山洞。但是现在他十分虚弱行动不便两位老人说什么也不肯答应。

  考虑一番后,决定把朱先生藏在后屋的谷柜里。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敌人就来村里搜查了。时间紧急,昨天朱先生换下的血衣血裤还未处理,被搜到后果不堪设想。唐大伯心生一计,他装好一担木炭,把血衣血裤塞在下面,假装去城里换米,从后门走了。他前脚别走,敌人就一脚瑞开了他家的大门。四个膀大腰粗的敌人,粗暴地对屋子一阵乱搜,角角落落都不肯放过,屋子里顿时一片狼藉,但敌人折腾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找到只得悻悻离开。

  敌人离开没多久,有一个女人不请自来,大妈长大妈短地叫个不停。没经过唐大妈同意,她闯进内屋,上下打量着。唐大妈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应付她。突然,这个女人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问这是什么声音。唐大妈用母鸡在孵小鸡借口给敷衍过去了。过了很久,她最后选择了离开,但是直觉告诉她那个不慌不忙的“老太婆”很有可能就是藏匿伤员的人。

  唐大伯一回到家,朱先主就坚持让唐大伯把他送回山洞,他估计敌人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郭清白又派兵进了唐田村,目标直指唐大伯家。这次,他们把唐大伯家接了个底朝天,掘地三尺,还是连半个人影都没有。敌人不甘心,开始虐待两位老人。两位老人在酷刑下昏死过去,但他们始终守口如瓶,没有透露半点有关朱先生的消息。敌人又一次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躲藏在山洞里的朱先生早就听见村子里枪声不断,焦急地等着唐大伯。大半天过去了,他料定唐大伯家出事了。但他身体还没恢复,刚走到溪坑边就晕了过去。

  唐大伯被打断脚骨,但他还是牵挂着朱先生,先前和朱先生约好今天会去看他,现在只能让唐大妈去了。费了好大劲找到那个山洞,却不见朱先生,她四处寻找,终于在溪边找到了晕倒的朱先生。唐大妈好不容易把朱先生背回了山洞,顾不得自己身上的伤,无微不至地照顾朱先生。

  朱先生醒来后第一句话就询问唐大伯的情况。虽然唐大妈说唐大伯到城里卖炭换米去了,但唐大妈苦涩的笑容和泛着泪光的眼睛是瞒不住朱先生的。朱先生得知实情后,对唐大伯一家充满了感激和愧疚。

  朱先生曾学过一点中医,懂得用草药治疗骨伤。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四处去找草药,一定要把唐大伯的骨伤治好。

  一个月后过去了,朱先生在悉心照顾下身体逐渐康复,而唐大伯用了朱先生的草药,也能够勉强下床走动了。

  这一天,朱先生与唐大妈约定,他要下山去看看唐大伯。朱先生即将到来时,郭清白的一支部队却突然出现在了唐田村。后来才知道那是朱先生多次秘密联络、策动,从郭清白部队中拉出来的一支队伍。而朱先生其实就是中共鄞慈县委委员、鄞慈县办事处主任,后来担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勤部副部长的朱洪山。

  唐大伯冒死救伤员的英勇事迹一直在白茅湾一带广为传颂。

责任编辑:马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