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美丽的村庄有很多,但最美不过来古村
西藏美丽的村庄有很多,但最美不过来古村
2017年02月04日 12:38:18 浏览量: 来源:中国搜索 作者:
沿着东嘎河岸向上爬去,这条发源于东嘎冰川的小河,竟然切穿一处山崖,带着乳白色的河水,一路朝着朗错涌去。山崖两岸,斧劈刀削,陡然而立。再前行,绚烂的杜鹃花丛,粉红的、浅紫的,团花锦簇,高低错落,把整座山装点成一座花山。此地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杜鹃全是灌木,已不能与察隅途中遇到的,二三人高的杜鹃树论高下。
东嘎河
田野和藏家
东嘎冰川前端已经消退,一排排梳齿状的凹槽,赫然悬挂在山崖边。冰川经年累月,不断磨蚀、刮削着山体,才有了今天的面貌,它昭示着冰川强大的力量。冰川前,一块空阔的大草原,天高云淡,微风拂面,正享受良辰美景,不远处一缕炊烟轻轻飘过。“咦,莫非还有人在这里做饭?”,揣测间,冒烟处有人挥着手,朝我打招呼,不由得信步而前,一探究竟。
东嘎冰川
原来四五个当地妇女,就是在做饭。草地上已经摆好几个大小不一的碗碟,里面盛满黄白色的东西。黄的是酥油,白的是奶渣、灰白色是糌粑粉,几个装糌粑粉的布袋放在一边,黑漆漆的水壶,已经被烟火烧得黑亮,旁边一块大石头上,一根被两块石头压着,翘起的木棒,用来挂水壶,下方的柴火几成灰烬,这就是冒烟的地方。
正餐
已经十点,语言不通,弄不清是早饭还是午饭,有人正端着茶碟喝茶,另外的打算做糌粑。“喂”,一女子向我示意,要不要来点糌粑。或许没有胃口,或许缺乏好奇,摇摇头微笑谢绝。“嗯”,一个女子又递过来一个矿泉水瓶子,盛情难却,伸手接过。那是一瓶哇哈哈“锐舞派对”,瓶子已经开封,里面盛满白色液体,瓶子上有点污渍,不知就里,迟疑不决。“喝、喝”,递瓶子的妇女,不停地向后仰着脖子。这次弄明白了,大胆喝了一口,一股纯酸、浓郁的奶香浸润了喉头,是酸奶,当地藏族同胞自制的酸奶。一小会功夫,瓶中已然见底,惊异之中,发现里面还有一根小木棍。入乡随俗,总会有在所难免的事,这俨然就是当地藏族同胞真实生活的写照。据一个来自八宿县的下乡干部解释,“来古”,藏语原意为“封闭的小村”,虽然距318国道和察隅方向的301省道都不远,不知何种原因,这里发展一直较慢。也正因为如此,它才保留下一块原封未动的生态。游人喜好附会,把它说成“世外桃源一般的村落”,虽与原意有落差,但观览过这山、这水,如此诠释,也能使人心悦诚服。
吐舌也是礼敬之意
给她们拍照,表情如同山涧流淌的溪水一样自然,没有一丝造作。笑意写在脸上,发自内心,充满自信,如同莺飞草长的苍茫大地,日复一日,循环往复,仿佛亘古不变。给我喝酸奶的女子,拍照时突然吐出舌头,让我大感惶恐,这是第二次看见此种情形。上一次是从察瓦龙前往察隅途中,一个嘎达小村的少年有过这样的举动。好些介绍西藏的书籍称,旧西藏只有见到贵族,喇嘛时,民众才会后退躬身、吐舌,以示尊重。自1959年起,年历已经翻过了五十七页,贵族们早已荡然无存,这种习俗还仍有遗存。自己仅区区游人,还能受此礼遇,实感意外,那是她们淳朴情感的自然流露。
吃完饭,女人们收拾家什,打好包,拿好尖嘴小锄,准备上山,她们去挖虫草!这时才醒悟,那些骑摩托车的人,也是来挖虫草的。早就听说藏东产虫草的地方,五、六月间,孩子们要放一个“虫草假”,帮助家里大人挖虫草,小孩子眼尖,找虫草比大人还快。一时兴起,也想随同她们一同上山挖虫草。一位女子努努嘴,指着远方的雪山说“比川、比川”,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她指的是“冰川”,心里窃笑,她们不希望我同路。有些地方,虫草的一年的进项,少则占30%,多则一半,那是一件不容含糊的事,一个外乡游客,岂可染指他人生计。明智之人,应该懂得进退。
来古村的孩童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