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丽江:生于野莽,安于邻间

2016年12月29日 11:08:06 浏览量: 来源:中国搜索 作者:

  一到云南,挡不住的清新空气和蓝天白云就热情地给每个人一个大拥抱。连绵的山峦把这片绿荫环绕的西南高地保护起来,使它远离雾霾与空气污染。

  丽江地处云贵高原,恰位于古时茶马古道经过的要地。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齐名,自西汉时期形成,一南一北,千年来用脚步把中华茶文化带向西域。

  作为茶马古道的重镇,丽江自然当仁不让。茶,坐拥滇南的云南普洱,马,有西南地区的马帮文化。

  尽管古城的套路也在无情的吞噬着束河古镇的那点儿原生态,但多亏大研古镇消耗了绝大部分不明真相的游客,几番走街串巷后,白墙黑瓦间仍有不少惊喜。

  丽江古城英迪格 茶马古道上的设计师酒店

  大研古城,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地。这是一家将马帮文化玩得淋漓尽致的设计酒店。

  丽江古城英迪格酒店,尽管我很不愿意称其为酒店,因为这里实在是古城最精致的缩影,把每个细节做的过于极致,反倒纯粹的不像酒店了。

  还未进门,就被玄关处蓝色的高头大马吸引了目光,仔细观察,蓝马驹身后满是惊喜,旧时的马鞍化作座椅,昔日茶马古道上的皮箱如今坐地生根成了前台,就连门把手也是一头从脑洞中奔跑出来的骏马。

  要问古城英迪格里到底有多少匹马,估计数上三天三夜也数不清。也许设计师正有此意,马帮曾是大西南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它给古城英迪格的灵感是融入并隐藏在每个角落里的,岂能靠蛮力就可将其量化?

  世外桃源

  古城内小桥流水,白天人潮涌动,街边美女打鼓叫卖,行人游客跟着原生态的鼓点边走边high。夜幕降临,山上山下,万家灯火,宽街窄巷内都流淌着各个酒吧歌手的声音。这里是丽江还是后海,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在如此喧闹的古镇,其实石巷深处也不乏静谧、别致的世外桃源。古镇英迪格酒店就隐匿在古城边上,酒店院内小桥流水,十分安静惬意,站在窗口,旁边就是狮子山,还可远眺保佑了这一片土地的玉龙雪山。清晨可以顺石巷到古城漫步,夜幕降临,也可逆小溪而上笙歌买醉。

  纳西人家

  庭院里不只有脑洞大开的彩色骏马和无处不在的马帮文化,当地独有的纳西族文化也给人惊喜不断。从纳西族特色的建筑,到纳西人传统的黄铜餐具和革新菜肴的激情碰撞,再进入每个房间都独一无二的个性装饰。

  酒店茶马餐厅里的佳肴是革新过的传统美味,有地道的云南小锅米线、腊排骨火锅,也不缺繁复精致的西餐。

  传闻很久以前的纳西人家都用铜质餐具,不但耐用、精美,还可保值,万一遭遇不测,还可将铜器当了做应急的盘缠。每年夏天,云南满处的杜若会开花,在古城英迪格,杜若化作当代艺术,终年无休绽放在厅堂间。

  处处是惊喜,柔软的浴袍来给奔跑的骏马做嫁衣,马蹄铁变身衣架,用黄铜和牛皮点缀让衣柜里也有风景。

  丽江古城英迪格有70多间房间各不相同,犹如一个典雅的大宅院,随处绽放着新锐设计的光芒。一扫传统酒店的套路,年轻而灵动。同为IHG集团管理的洲际酒店就在对门,泳池、健身房和餐厅等设施对英迪格的客人也都随时敞开大门。

  这里有在家一般的温馨,也不乏家中品不到的精致细节。每个员工都特别受过来自美国的管家训练,和蔼可亲的发自内心,每位旅客来往与酒店和机场的专车接送也理所应当的被照顾的无比周到。

  从酒店出,踏青石板,融入古城风情,遇上街头小吃,其中有解肚里馋虫的“御品”——烧饵块。是云南最最地道的入乡随俗,几百年前就飘在巷尾。

  当年南明小朝廷里的小皇帝,为逃避清兵追杀,东躲西藏之际也用饵块充饥,还情急之下,脱口而出:可算救了我的驾了。所以当地人调笑的喊饵块:大救驾。饵块用稻米制成,薄薄一片,置于炭火上,顷刻微黄带焦。做好后,涂上芝麻酱,辣椒酱,根据吃客心意夹上牛、羊肉冷片。香味四溢,卤味醇厚,满口香。

  纳西族 白沙古镇

  环丽江古城,几多小镇零星而落。北上十余公里,可访白沙古镇。小镇小巧淳朴,本为避开人流,但歪打正着,遇上纳西族的发家地。

  白沙古镇是创立丽江古城的木姓土司龙兴之地,算是纳西族的“旧京”。 如今在古城中人人拜访的土司旧宅和导游吹嘘得神乎其神的“万水归一”都是木姓族人在这里积累规划经验而成。所以,如果丽江的“蚁拥蜂攒”让人吃不消的话,可以看看这道风景最初的模样。

  街上年轻人的服饰与常人无异,但奶奶辈的还有保留纳西族的传统。她们穿着一种名叫“披星戴月”的羊皮披肩从你身边路过,因用整块素黑羊皮制成,极为醒目。

  上部黑边,下面一字横排彩绣的圆形布盘,带着野生的粗狂,“招摇过市”,有着艺术最真实的动力,迎上老奶奶和煦的笑,似乎她是生活在他处的精彩。

  城中有白沙绣院,院中的绣女全神贯注于方寸之间,上下翻飞的绣件里的艺术天地。不忍打扰,唯有对成品端详片刻,尊重不为外间所扰、执著手艺的绣人。

  东巴象形文字

  当世界趋于大同,事物均是共享,具有识别度成了个体对抗大众的方式。丽江虽是大众归心地,但街头巷尾还是能藏下自身的独特。

  从绣院出,棕色墙上有“简笔画”,多数人熟视无睹的晃过去,有心人发现另一重天地。

  一种在今日还可读可写的象形文字:东巴象形文字,比甲骨文更早,由纳西族中的智者(东巴)掌握,以“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来记录,即能组成优美的诗篇,也能描述繁冗复杂的历史。东巴象形文字在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在世界记忆名录。

  当下,与街头偶遇,即便没有智者(东巴)的指引,通过文字下方的翻译,反观东巴,也别有趣味。留心,记下一二,日后成为你我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载体。

  纳西古乐

  古城区中,除了各色农业重金属嘶吼的酒吧,还留有一块“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源于公元14世纪,纳西族传承至今。

  今日所听丝竹雅乐,和最初在当地艺人的奏乐,不离偏差。其中有部分,甚至深受中原影响,保留宋词的曲调。当老艺人悠扬而起《浪淘沙》之际,不妨轻声跟随,合上南唐后主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一曲毕,唱音和谐,昨日宋词,今日雅曲。方能明白老艺人以师带徒,口传心授的用意,让在汉族社会风化的宋词回到歌曲的状态。

  演奏中,若是遇上曲名《八卦》,需细细品。这首曲子是古乐中考证出来最古老的,极有可能是和《霓裳羽衣舞曲》同时代的《紫微八卦舞曲》其中一部分。展现的是盛唐时节的宫廷雅乐。

  其中古老的不仅仅是耳边曲,奏乐的人,弹奏的乐器也多是上百年的岁数。仔细辩鉴,会遇上如今消失在大众视线的苏古笃,一种最早成型于蒙古的北方乐器。销声匿迹在岁月中,最后两把收藏均来自京剧大师梅兰芳和程砚秋的挚爱。能在西南边陲,还能履行最初的用途,也是乐器本身的幸事。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