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生态为本文化为魂 龙泉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篇章

2016年12月25日 09:18:46 浏览量: 来源:新华网 作者:

  龙泉未来要成为长三角和海西区的人文生态休闲目的地,实现从生态游向体验游转变、假日游向常态游转变、过路游向过夜游转变、单景游向串线全域游转变。

  浙江龙泉素有“瓯婺八闽通衢”、“译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它因青瓷之都、宝剑之邦声名在外,又因绿水青山逐渐被人熟知。

  根据省旅游统计口径,2016年1-10月,龙泉市共接待旅游者644.65万人次,同比增长37.31%;实现旅游总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65.3%,旅游总收入增幅位居丽水市第一。

  然而,龙泉的旅游经济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在快速推进。

  据龙泉市文化旅游委员会主任胡武海介绍,当下,龙泉正围绕青瓷、宝剑、生态三张“金名片”,一手抓旅游产品建设,一手抓旅游市场营销,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和“旅游兴市”的信念推动全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努力打响“江浙之巅、剑瓷龙泉”的旅游品牌。

  农旅结合,推出乡村旅游新样板

  村下有千年古樟,樟下有白云飞瀑,这是龙泉下樟村的真实写照。

  下樟村地处龙泉近郊,位于白云岩名胜风景生态旅游区,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农家乐提升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等。

  在龙泉,下樟村的人文与环境都名声在外,被人津津乐道。这个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的近郊村庄,生态环境优美,景点错落有致。近年来更是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功引进“泡茶等花开”等精品民宿,加大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使得乡村旅游焕发出勃勃生机。

  龙泉市西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叶庾杰介绍,在推进下樟村发展乡村旅游时,结合其自然生态原始本色,挖掘古村落文化,加大文化植入力度,提升农家乐、民宿内涵,形成了品牌效应。

  如今的下樟村无疑是宜居、宜游、宜文的特色古村落。

  这样的下樟村,其实只是龙泉“农旅”建设中的一个样板。龙泉市文化旅游委员会主任胡武海表示,呼吁乡镇在积极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一定要注重深挖文化内涵。用文化去激活包括民宿在内的乡村旅游,才能让乡村旅游真正火起来。

  据悉,2016年龙泉市自从启动5+5+X农家乐(民宿)重点村培育工作,成功推出一系列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1-10月,共接待游客260.63万人,同比增长25.04%,实现营业总收入21339.2万元,同比增长31.42%,实现税收53.54万元。

  同时,各乡镇以“乡村文化漫游”为载体,深入挖掘剑、瓷、茶、非遗、红色等深厚文化,丰富旅游内涵,并成功举办岩樟乡“相约七夕节 情定柳山头”乡村文化漫游节、城北站“2016猕猴桃采摘季暨百里长廊生态游”等众多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观光。

  文旅融合,深耕文化核心品牌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中国古陶瓷研究之父陈万里先生曾对龙泉如此评价。

  青瓷宝剑是龙泉最为核心的文化品牌,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从此,龙泉青瓷奠定了自身的文化地位。

  “生态为本,文化为魂,龙泉必须好好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文化搭台,旅游才能唱出与众不同的好戏。”胡武海如是说。

  为促进“文旅融合”,龙泉市创新将旅游与文化部门合并,组建龙泉市文化旅游委员会,同时坚持把文化项目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把文化优势作为旅游优势来挖掘,积极培育龙泉核心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路子。

  “文旅融合”的基础则是必须深挖文化资源。龙泉正在深入做好文化遗产“文章”,积极推进青瓷小镇、宝剑小镇、大窑龙泉窑遗址公园等文旅项目建设,打造遗产旅游特色品牌。

  在龙泉,各色剑瓷招牌和店铺随处可见。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够畅游青瓷市场,还能随意地走进大师的工作室,与青瓷大师一同赏瓷论剑。

  胡武海说,“要加强文化植入,打造精品旅游产品,把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策划融入旅游产品,打造辨识度高、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快青瓷、宝剑、香菇、金观音特色茶、莫言祖居地等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建设。”

  “还要强化文旅融合,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他表示,文旅融合的重点就是以龙泉深厚文化底蕴为着力点,不断吸引游客前来探索龙泉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资源。

  打造泛旅游,酒香也要勤吆喝

  龙泉既有特色的青瓷小镇,又有江浙第一高峰——龙泉山。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文化底蕴,在丽水全域旅游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大力实施“旅游+”,打造泛旅游产业,这是目前龙泉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胡武海表示,要坚持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选项目、文化围绕旅游创平台、城市围绕旅游建特色,推进农旅融合、工旅融合、文旅融合、镇旅融合、养旅融合,促进旅游发展与整体产业布局相衔接,与文化事业发展相融合,与城镇发展相配套。

  要做好这篇山水文章,科学的营销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2015年,龙泉市与武夷山市缔结友好城市并签订了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今年以来,为巩固和拓展合作成果,龙泉在武夷山市设立了龙泉旅游办事处,开通武夷山至龙泉旅游机场大巴,积极推动两地旅游企业深化合作。

  2016年4月29日,“牵手世遗完美之旅”——万人游龙泉活动完美落幕。在4月9日至29日期间,共有445个团队21245名游客来龙,创下历史新高。同时通过活动参与者的手机端分享和互联网传播,为龙泉好好吆喝了一番。

  为顺应“互联网+”大趋势,2016年8月12日,“携程网·龙泉站”正式开通上线,一机游丽水·龙泉站也于10月底建设完成。

  “龙泉有着老天爷赐予的优质自然禀赋,老祖宗留下的优秀历史遗存、老百姓呵护的优良旅游环境,完全有能力、有基础发展全域旅游。”在胡武海看来,龙泉这块福地一直在“内练武功”,缺的就是“外强吆喝”,今后龙泉将围绕互联网+,积极推动线上线下全景营销,一方面在携程、途牛等知名OTA平台上打造”龙泉站”,让游客“一站(网)游龙泉”,另一方面到主客源市场开展精准营销,并不断策划主题活动,积极用活动撬动人气。

  “全域旅游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也需要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旅游行业是由大大小小的旅游企业构成的,企业是旅游市场的主体,最具主动性和创造性。旅游管理部门要起到主导作用,外引内联,扶持做大做强一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娱乐、旅游客运、旅游电商、文化旅游等涉旅行业领军企业,才能真正实现“旅游+”的泛产业格局。”胡武海表示,龙泉未来要成为长三角和海西区的人文生态休闲目的地,实现从生态游向体验游转变、假日游向常态游转变、过路游向过夜游转变、单景游向串线全域游转变。

  龙泉全域旅游是个“潜力股”,发展要靠全员发力。只有大家一起猛踩油门,才能让龙泉实现处处是景,时时可游,人人参与,打造升级版“好龙泉”。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