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旅游+VR 是风口还是泡沫?

2016年09月06日 10:19:18 浏览量: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于VR和旅游的关系,业内普遍认为VR肯定不会替代原有的旅游体验,VR营造的娱乐体验对旅游只是“加持”作用,而能否真正实现理想中的体验,VR技术占了很大的层面。北京赛欧必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赵宁曾表示,VR在售前或者行前展示环节的作用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但是VR本身的技术缺陷导致这个行业成熟度不高。由于VR视频是全景视频,对视频的处理方式和以前拍电影、拍视频不一样,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此外,传播技术也是“VR+旅游”发展的掣肘。歌诗达邮轮市场部经理张扬认为,VR视频需要下载播放器,4K、时长3分钟的视频很多电脑都无法运行。此外,现在VR视频也非常紧缺,针对旅游邮轮VR视频几乎没有。

  空空旅行创始人杨舜翔曾直言不讳地表示VR对旅游是伪需求,“旅游的目是身临其境,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身临其境到这个地方,目前的VR技术只解决了视觉问题,剩下都没有解决。有的VR视频做得很美,但是实地体验很差。希望大家更多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VR技术怎么用,应该回到寻找事情本真上去,即旅游的目的是什么,想传达的意义又是什么。”

  跨界可降低投资风险

  而对于眼下“VR+旅游”的热度,国际旅游投资学会总干事王琪给予了肯定,他对本刊表示:“真正旅游业的发展的有效方式不是依靠行业自身,而是跨界,将其他产业成果的并入旅游,以此带动彼此的发展。”

  王琪认为当前消费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文化旅游投资成为继房地产之后的又一个热点,但也蕴藏着一定的风险。就目前看,旅游投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目前只是起步阶段,还未见底,从投资到见效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当前只有早期少量的投资企业获得了部分回报。此外,目前投资旅游项目方大多不是业内企业,跟风现象也时有发生,从业经验、人才等方面的欠缺也加码了旅游投资的风险。从旅游本质层面来看,不少投资方将投资目标集中在主题公园和景区,把旅游当做标准化产品来做,这与人们不尽相同的个性化精神体验不吻合。

  “旅游文化投资与其他投资有着很大不同,不是单纯的投入与产出的思路。”王琪告诉笔者,“以景区为例,作为文化旅游的典型代表,其所蕴藏的文化底蕴和知识产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需要长期积累。由于资本的介入,加快旅游目的地和项目的发展速度,其IP值无法与原生态内涵匹敌,这也是投资与旅游行业基础的矛盾。”

  王琪表示,科技产物的介入可以为游客带来便利,消费者在一天的劳累之后回到家中,穿上VR装备,登录景区提供的VR资料系统中,选择自己想观看的视角和天候,如同身临其境般地“游览”各地名山大川;又或者从360度观看卢浮宫中的精美油画和雕塑,甚至可以从比到现场去更“近”的视角仔细揣摩画中的每一根线条、每一抹色彩。“除了科技、体育、医药等一切有助于旅游的加分产业都比纯粹投资文化旅游产业风险小得多。”王琪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杨彦锋对本刊表示,当前VR商用的应用已经很多,也很丰富。盲目追风有风险,但VR与旅游都是通过体验创造商业价值,VR领域的投资前景其实和泡沫本身没有关系,好的公司、好的项目和旅游很好地结合,转化成熟应用还是拥有一定的前景。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