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就业面临哪些新难题
女性就业面临哪些新难题
2016年12月01日 16:40:57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叶雨婷
生育二孩会不会成为就业绊脚石
女性就业歧视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报告》指出,女性在工作中受到歧视的比率高于男性,有3.45%的女性遭遇过因性别歧视造成的不被录取或提拔的问题,而男性这一比例为2.73%。另外,6.65%的女性在工作中遭遇了同工不同酬的待遇。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不少职场女性及正在找工作的女大学生都在担忧,自己的生育问题会不会成为又一个职场道路的“绊脚石”。对此,《报告》显示,有两个孩子的城镇青年女性“为了家庭而放弃个人发展机会”的比例高达50.98%,比只有一个孩子的城镇青年女性高17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报告》显示,女性就业“两极化”现象明显。在19个行业大类中,女性多集中在进入门槛、技术含量和收入水平偏低的行业。以女性就业第二大行业教育业为例,37%的女性分布在初等教育中,仅有11%分布在高等教育中,而男性相应的比例分别为31%和15%。
对于这样的数据,人社部就业促进司统筹就业处处长杨颖琳表示,随着政策的发展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用人单位对于女性的显性歧视性要求不断减少,但是隐性歧视有日渐增多的趋势,而且更加难以处理和发现。
“除了招聘和应聘过程中的各种环节,在入职以后,女性也会受到一些不平等对待,包括女性劳动者因怀孕和生产被调整岗位、暂停工资等等。”杨颖琳说。
杨颖琳表示,“政策规定在应对显性就业歧视方面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在应对隐性就业歧视方面,政策规定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
多出台针对女性的社会支持政策
不少专家表示,提高女性在就业中的地位,改善女性的就业环境,不仅是性别平等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认为,“性别红利”将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他指出,“性别红利”是指通过倡导性别平等,促进女性就业,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女性在工作中的技能,释放女性工作潜能,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当前人口的教育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男性。可以推断,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会给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带来更多机会,吸引她们更多进入劳动力市场。”赖德胜说。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表示,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女性的很多贡献始终没有被承认,女性很多的劳动在经济学上是“无偿”的,这也就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外,张车伟表示,过去由于男性和女性体力方面的差异,造成生产力方面的差异,所以就造成了歧视的土壤。“现在,知识可以创造财富,男女之间工作本身的一些差异在消失,但是人们的观念还没有改变。实际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女性在很多岗位创造的效率,不仅不比男的低,可能比男的还要高。在这种情况下,对女性的歧视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对此,杨颖琳表示,目前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虽然比较多,但距劳动者真正实现公平就业,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一直着力在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针对目前社会各方反映较多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同时,我们希望和建议其他有关部门出台更多针对女性的社会支持性政策。比如,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托幼机构,调整中小学放学时间等。”
相关阅读
- 2016-11-21《白牙》作者扎迪:黑人需要身份认同,...
- 2016-11-15月送千单收入破万元 高收入“外卖小哥”...
- 2016-11-08带孩子,爸爸和妈妈不一样,后果很严重吗?
- 2016-11-11慢就业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任性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