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职场“白富美”比“高富帅”更为不易

2016年10月11日 17:07:34 浏览量: 来源:I时代报 作者:王红梅

  职场“白富美”比“高富帅”可能更为不易!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昨近日公布的年度“上海民生民意民情系列报告(劳动就业部分)”显示:虽然男性更易受到职场歧视,但女性职业发展压力明显高于男性,在职场晋升方面可能存在较严重的性别歧视。

  根据国家规定,我国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但调查显示,仅42.40%的从业人员的每周劳动时间在“40小时以内”,其余从业人员有不同程度的“加班”。

  研究发现:加班劳动在不同性质单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体制外单位(尤其是“三资企业”)的加班劳动明显多于体制内单位。其中“三资企业”比列最高达15.90%。在待遇方面,88%的从业人员表示获得过不同数额的加班补贴,但“私营/民营企业”的加班费支付率明显更低。

  调查表明,超三成从业人员曾因“学历”、“年龄”、“性别”等受到职业歧视,男性、青年和低学历劳动力更易遭受各类歧视。从性别看,没有遭受过职业歧视经历的女性占70.50%,而男性的对应比例则只有65.40%。不过,男性与女性受到职业歧视的原因有所不同。统计显示:男性员工更容易因“学历”(19.30%)、“年龄”(12.20%)等原因而被歧视,而职场女性受歧视的原因则主要是“性别”(5.10%)和“外貌”(1.60%)等。研究分析认为,这说明与传统观念有所不同的是,男性劳动力比女性更易受到职场歧视。

  此外,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同时公布的年度“上海民生民意民情系列报告(收入消费部分)”显示:本市六成家庭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八成上海市民的经济来源为“工资”,84.20%的家庭消费情况已达“小康”及以上水平。

  具体数据显示,80.8%的市民表示主要经济来源是“工资”,15.5%的市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养老金”。调查显示,本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去年同比呈增长趋势。与去年相比,9.20%的居民的个人年收入有明显增长,比2015年的数据(4.70%)增长了近一倍。

  消费方面,在过去一年,大部分居民家庭总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在40%以上,说明多数家庭的消费水平较高。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