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漏邑的寓言式叩问
天漏邑的寓言式叩问
2017年03月24日 11:34:59 浏览量: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古滕客
自《卖驴》开始,到《天下无贼》《无土时代》,作家赵本夫的很多作品都是当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作。而今,他沉潜5年创作的长篇新作《天漏邑》 以求新求变的面貌给了读者一个惊喜,向世人展示了自然与文明的寓言式叩问。
光看书名,就有几分神秘的气息:天漏邑,一说是远古遗民部落,一说为舒鸠国都城,一说是历朝囚徒流放地——罪恶的渊薮,抑或自由的天堂。就像桃花源的传说一样,只不过,桃花源是美的传说,天漏邑是恶的传说。天漏邑是一个谜,名叫天漏的村子也是一个谜,从这里走出去的抗日英雄宋源、千张子双双成谜。前来考察的大学历史系教授祢五常和弟子们深深地陷入了团团迷雾之中……小说情节奇谲、人物生动独特,让人享受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然而,掩卷之后,作家深藏的用意和苦心,时时让人心生波澜,追究种种谜题背后的隐喻。
赵本夫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向世人解密了一个叫天漏的村庄的客观存在,但却是一种超自然、超历史的存在。这个地方与世隔绝,独特的小气候致使天象诡异;村人行为古怪,似乎遵守着某种从古而来的神秘的训诫……凡此种种,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超现实文本。对天漏村的异状加以一一考辨,是有意模糊了纪实与虚构的界限,或者占据了虚构与写实的双重优势,得以在真实与虚幻中自由出入,将宇宙自然的奇幻力量与文明进程的诡谲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采取双线叙述。一为天漏村人宋源、千张子抗日及解放后宋源追查叛徒的故事;一为大学教授祢五常带领学生到天漏村考古的情节。宋源一路追查叛徒,然而叛徒千张子并没有死在宋源的枪口下,一声“枪下留人”,让执法的宋源丧失了权力,千张子最后被天漏村人接回了天漏村颐养天年,回到了这个罪人之地。祢五常跟他的学生驻扎天漏村,立志彻底研究清楚这个人类文明的原型。但天漏村接二连三显露出嶙峋的面目,越是调查下去越是出现更多的谜题,加上两个学生的离奇去世,超自然力量的奇幻与诡谲,让祢五常陷入了困窘、无奈、怯弱。
小说从“正面”写了一个叛徒的形象,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千张子说“实在忍受不了那个疼”,那么,对于叛变,究竟应该如何来评判?作家更进一步指出:谁是应该被牺牲的?人做出怎样的选择才是合理的?千张子选择出卖女上级檀黛云换取自由,理由是自己更能杀敌,其中蕴含了复杂的人生况味,让今天的我们思考在险峻环境下人所面临的难题。所以,对于人性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应该持有何种态度?从这个意义上,《天漏邑》是一部充满了疑问、让人深思的小说。
与中国文人讴歌乌托邦理想的传统不同,赵本夫将天漏村这个古代小国的都邑写成了“罪恶的渊薮”。这里经常发生雷电劈人事件,但天漏村人却对此安之若常。原来这里是历朝罪人流放之所,自知有罪,故对天谴默然承受。天漏村人对死亡持有漠然疏离态度。与古希腊文明中“人是上天的骄子”完全不同,天漏村人认为自己是有罪的,所以他们怀着谦恭之心,知道冥冥之中有个最终的审判。此时的“天漏”,就是瑕疵、破绽、原罪。赵本夫说:“我看历史、社会、人生,都没有完美,正因为它不完美,我们才要追求完美。”
赵本夫还有一句让人心惊的话:“我的小说卖的不是水而是血。”这个单纯又固执的老作家认为,写作是一件呕心沥血的事情,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在他看来,作品最终传递的是作家的思想和对社会的思考、认知,这些决定了一个作家能走多远。《天漏邑》里既有英雄抗日,也有铁血柔情,有知识分子深沉的思索和酸腐,也有野蛮和血气,呈现了作家对家国命运的高度关切。这或许正如赵本夫所说,成就大作家好作品,还需要一种愚笨和坚守。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3-23两部《白鹿原》向"忠实"致敬 张嘉译:观...
- 2017-03-23《人民的名义》将开播 导演李路:反腐...
- 2017-03-23夏商新作《标本师》类型化的“反类型小说”
- 2017-03-23《2084》:未来的社会也许会让人类停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