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老楼的“素描”
记者老楼的“素描”
2017年03月16日 07:17:20 浏览量: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陈思和
《铁骨柔情 当代文化人素描》
楼乘震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2月出版
我已经记不得什么时候认识楼乘震的。大约是在我担任中文系主任的时候,经常请学术名流来做讲座或者召开学术会议,在来往的媒体记者中,老楼总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不是因为他在一般记者群里显得年龄偏大,倒是他的在场总是那么认真,活跃,你只要看到一个在现场忙上忙下拍照录音的人,一定是他;只要看到一个在会场提问环节总是第一个举手发问,而且锋芒命中要害的人,也一定是他;还有在讲座结束后,一个会主动找演讲者个别交谈采访的人,那更一定是他。
按理说,上海的媒体相当发达,聪慧的记者也是不少,但我还是偏爱老楼的工作,期盼他参与上海的各类文化活动。老楼的工作是不可被人取代的。我从老楼的采访文字和人物特写上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化活动的讯息,而是一种有思想有深度的报道。他对于人物的访谈和特写总是能够抓住主要事件和场面,沿着人物的性格描写而深入展开,许多内容都是他独特的采访而取得的,熔铸了他的人生经验和选择。比如写萧斌如,我也是上世纪80年代就认识萧斌如老师,但我一直不知道这本重要的《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就出自她的辛勤劳动,萧老师也从来不炫耀自己的学术成就。我现在在图书馆工作,深深了解这项征集工作的意义和不易,萧斌如就是一个恰好的展示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展现了上海图书馆名人手稿馆的丰富和辉煌。又如写劳继雄,劳先生是著名的书画鉴定家,煌煌九大卷《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是中国书画界的扛鼎之作,熔铸了书画、收藏领域顶级人物的珍贵经验和见识。在老楼的笔下,劳继雄也是一个展示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的是谢稚柳领衔的书画界专家组长达8年的普查鉴定全国古代书画工作,生动描写了谢稚柳、启功、徐邦达、谢辰生等顶尖专家为国家保护文物工作中的音容笑貌。这篇文章起先所写的故事仿佛与劳先生无关,直到结尾才点明这一切都是劳先生所叙述,劳继雄的高风亮节也跃然纸上。
老楼的人物采访和特写的接触面非常之广,本书所搜集的只是他的一部分文章,涉及文学、艺术、翻译、摄影、收藏等六个方面,真是群星灿烂,把中国文化的上空照耀得绚烂璀璨。有些文化巨人的采写,是通过他人的嘴巴转述的,却比当面采访还要精彩。如写巴金的那篇,老楼主要是采访了两位新华社的记者郭玲春和赵兰英,她们都写过关于巴金的重要报道。我不了解老楼是同时约了两位名记者现场采访还是分别采访以后综合成稿,文章里有好几处都透露出重要信息……巴金是一位作家,当他直面社会,批评某些社会现象时,为了让他的观点更加生动地传达给读者,在某些细节上就很可能采用的虚构的创作手法。这一点,在楼乘震采写、郭玲春提供的这一细节上,可以得到证实。这样的采访和特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好文章。
(此文为《铁骨柔情》序,限于篇幅有删节)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3-15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黄土地的壮丽史诗
- 2017-03-14除了《大秦帝国》,这些严肃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