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东北游记》:一位美国女婿的 东北日记

2017年03月15日 08:18:53 浏览量: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刘悠扬

  ▲图为迈克尔·麦尔。

  ▼《东北游记》【美】迈克尔·麦尔 著何雨珈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1月

  一个美国人,在吉林市附近的荒地村住下来,当着东北人的女婿和中学英语老师,在实实在在的他乡异地,写了一部正儿八经的“返乡日记”。竟然连写作初衷都和当下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几分相似——因为警惕于农村凋零和农村话语长期缺失,而亲身匍匐于故土那片田埂乡野,试图以小见大、抚今追古,对这个国家的过去和未来一探究竟。

  “因为我想要读关于中国农村变迁的书,所以我搬到了乡下,通过调研写就了《东北游记》。”迈克尔·麦尔说。作为一位1995年即作为早期“和平队”志愿者前往四川支教的美国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出版自己的中国见闻。

  “我一米八六,属鼠”

  迈克尔·麦尔1995年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首次来到中国,在四川一座小城培训英语教师。1997年,志愿者服务结束后他搬到北京,对这座古都一见钟情。2005年,他出于对胡同的浓厚兴趣,搬进了大栅栏里的胡同,并拜访了梁从诫、冯骥才、张永和、张欣等人。在2015年出版的《再会,老北京》这本书中,迈克尔忠实地记录了自己在胡同里生活的两年时光,夹叙着北京历史和对这座城市建设的思考。

  说起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再会,老北京》和《东北游记》两书的译者何雨珈对记者说,迈克尔·麦尔似乎有种奇异的“平凡力量”。“这个总是用‘我一米八六,属鼠’来介绍自己的美国人,无论来到什么异国他乡,可能一开始挺扎眼,过不久就能完全融入到当地环境中。北京的小街小巷里,他就是住在大杂院的‘胡同串子’;到了东北农村,他又成了下农田睡火炕的边关大汉。三舅三姨这些亲戚,毫不见外地催他赶紧生孩子,跟他抱怨大公司的政策……直到现在,他还很爱说‘哎呀我的妈呀’,一股东北话的大碴子味儿。”

  在何雨珈看来,北京,可能是作为“和平队”志愿者和纪实作家的迈克尔·麦尔为了填补这个城市平民生活记录方面的空白做的一次尝试,而东北,则是有了家庭,做了爸爸的迈克尔·麦尔为了给儿子寻根溯源的一次心甘情愿的苦旅。那段时间,妻子在香港做律师,穿梭于高楼大厦;而他来到妻子童年时期的穷乡僻壤——长春市和吉林市之间一个叫荒地村的小村子,做起了“留守丈夫”。

  没有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在《东北游记》中,迈克尔·麦尔写到了在北京生活时自己心中隐隐的疑问:“在现代中国的故事中,主角是首都和沿海城市。看那些闪闪发光的城市!那些新城!那些主办奥运会的城市!那些拥挤不堪、阶级分明、过分拥挤的城市!大多数外国驻华记者都居住在城市,中国的作家也一直将写作重心放在都市生活和城市知识分子上。”

  这成了他踏上东北之旅的开端。

  当这样一位“文化局外人”来到现场书写中国农村,他似乎享受着一些天然的优势,比如不落窠臼、饶有兴致地发现一些生活日常中的趣味。纵然是美国人,作为东北人女婿的他也逃不掉诸如三姑六婆催着生娃的尴尬桥段,但这种冒犯常常消弭于他的幽默和自嘲中。这个美国人始终抱着外来者的天然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他笔下的那些东北人,在各个节气间流转,在时代浪潮中翻滚,却依然拥有一种难得的真实的力量。

  书中的东北与东北人,丝毫没有某些西方国家的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例如会叮嘱他“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丈母娘、咂吧着嘴喝白酒的三舅、爱看体育台的三姨夫、为路边种的花而自豪的三姨、声称自己和外星人发生过关系的工人……迈克尔·麦尔与他们真心地交流,忠实记录他们的言谈举止,何雨珈说,读起来有点像“文字版的《乡村爱情》”。她告诉记者,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她总是想起《长河》《边城》《湘行散记》,想起沈从文的文风,“沈从文忠实地记录了湘西的风土人情,恰如迈克尔·麦尔在荒地村,也是满怀深情,既是积极的参与者,又是细致的旁观者”。

  中国历史比教科书微妙得多

  近年来,乡村调查著作颇多,其中不乏精品。比如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申赋渔的《匠人》、阎海军的《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都聚焦于乡村的转型与迷茫。

  迈克尔·麦尔的《东北游记》同样是对乡村的解剖,最初他只计划写荒地村这一个村落,但随后发现,这个村庄是整个中国从近代到现代变革的缩影。

  “东北一直以来被当做一块试验田。皇帝、军阀、殖民者和干部都试图将这片土地纳入他们的计划之中,但几乎所有人都失败了。”迈克尔·麦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不仅反映着中国的过去,也讲述着中国的现在。东北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工业化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经济政策,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下岗潮”开始的时候,这里大量工人下岗。中国的农村改革在东北也体现得相当明显。

  在东北的一年时间里,迈克尔·麦尔坐着绿皮火车游荡了很多地方,从满洲里到绥芬河,从齐齐哈尔到大连旅顺,从长春伪满皇宫到哈尔滨731部队遗址,去了解真实的历史。除了这些游荡的记录外,他还在书中贯穿了东北的近现代史,从清末到军阀割据,从伪满洲国到日本投降,从国共内战到新中国成立,直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梦等等。

  在迈克尔·麦尔看来,中国历史比西方人在学校里学到的要微妙得多,“农民和乡村并不是‘落后’的。在拆旧建新的大潮中,我们也许都应该问三姨提出过的问题:‘怎么就能知道一个地方已经发展得正好了呢?’”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