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萨》:月亮升到了高处
《妮萨》:月亮升到了高处
2017年03月07日 16:10:36 浏览量: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林颐
《妮萨》
[美] 玛乔丽·肖斯塔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月亮升到了高处,总有些景色,我们共同望见
“日落以后,月亮升到高处,月经又来了。一次月经过去,一次月经又来了,又过去了。然后是又一次,再一次;月亮不断过去。她又怀孕了。”妮萨轻快地诉说,玛乔丽把它们记下来。《妮萨》,一部充满魅力的人类学经典著作由此成就。
1969年,玛乔丽·肖斯塔克跟随丈夫前往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对昆人进行一系列跨学科的田野考察。初遇妮萨,玛乔丽满怀疑窦,她实在太能说会道,很有表演欲,不过当玛乔丽生活一段时间并且访谈了很多昆族女性之后,妮萨之前的讲述得到了侧面的印证,而玛乔丽也明白了一个头脑清晰、言谈有序的“信息人”有多么重要。
《妮萨》采用三声部叙事手法,美国女人玛乔丽的看法搭建了前因后果的框架,人类学家玛乔丽的阐释是每章的导引,妮萨明朗跳脱的口语表述是整本书的核心。“哪个男人不爱我?”妮萨恣肆张扬。这个50岁的老妇人涂脂抹粉,时时卖弄风情。她嫁过五个丈夫,拥有很多情人,生了六个子女,“神不肯留给我孩子。我的孩子全死了。生下来,又死了。因为神拒绝给我孩子。我生了好多孩子,但神把他们全杀了,一个都没留。”不长的人生当中,天灾人祸时时光临,回望这样的一生,妮萨却平静竟而得意。
为了活着而得意。昆人非常自我。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里,“我”是最重要的,“分享”是最大的美德,“小气”是最差的人品。昆人的死亡率非常高,他们必须豁达地用“神的旨意”来释怀亲人们的离世。将不幸归之为命运的安排,以信仰为支撑,继续生活。
少女初潮来临,部落会举行隆重的月经仪式。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盖住头,安静地坐在那里。男人们不能看到她的脸,她会产生巨大的神灵力量,让心怀不轨者在打猎时受伤。月经与生育紧密相关,在科学缺席之时,人们如何看待它的神秘特性?《本草纲目》记载月经谓之“先天红铅”,野史传言嘉靖皇帝将其作为长生丹药配方。月经在神话、巫术、宗教里都占据一席之地的事实说明了不同文明在某些时候的兼容性。图腾、仪式和禁忌包含着初民对宇宙、对神灵、对自身的混沌认知。
玛乔丽对昆人性生活的过度关注,甚至招致了一位丈夫对妻子不忠的怀疑,“嗯,婉特拉(玛乔丽的昆族姓名)找你谈话,你是不是找情人了?”在昆人的生活里,只要不予公开、不被发觉,情人司空见惯。因之而起的嫉妒、争斗和家暴常有发生。我们也许无法理解这些状况。婚姻由父母指配?10岁就嫁给了不认识的男人?愚昧!
可是,丈夫想和妻子发生关系必须征求对方同意。昆人幼时就爱玩性游戏,互相拥抱、摩擦、抚摸,但奇异的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非常克制。大概直到20岁妮萨才体会到男女之乐,在那之后,她的欢爱皆出于本心。对身体的掌控,对自我意志的表达,谁人可比?妮萨震慑住了在场的部落成员,也震慑住了透过纸页窥视她的生活图像的自谓“文明”的人们。
妮萨起初是玛乔丽的观察样本,她的成长、家庭、性、死亡、疾病的故事集中反映了昆族女人的生活面貌。后来她渐渐成了玛乔丽的密友。生而为女性的感情共鸣和命运关切将她们联系在一起。《妮萨》充盈着丰富的情感,是心灵与心灵的靠近。三种视角的交织,也是不同文明的相互对话。月亮升到了高处,总有些景色,我们共同望见。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3-02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
- 2017-03-02皮影戏 进课堂
- 2017-03-02中国人的时间与生活美学
- 2017-03-02专家:培育国际一流民办学校可借鉴国外...
- 2017-03-02莫把低龄留学当成改变命运的万能药